我們常聽到媽媽罵孩子說:「你無愛讀冊,以後飼牛好啦!」。飼牛就是放牛,所以我們的國中生才有資優班和放牛班。意思是不會讀書,沒有一技之長,將來只好做不須要專長的飼牛。因為飼牛不須用到大人,叫小孩去飼就可以了,所以才有「飼牛囝仔」這個名詞。
在臺灣,牛有水牛或赤牛兩種,水牛適應水田工作,力氣較大,通常是耕田用的,少數也可以用來拖牛車。赤牛國語叫黃牛,牠不習慣在水田裡工作,所以赤牛是耕旱田用或拖牛車。
我是比較用功的學生,家人也不敢叫我常去飼牛,多半只是放假日不上學,家人才會叫我去飼牛。因為我從小就與牛為伍,可以體會到牛對一個家庭來說,只能用「勞苦功高」來形容牠。古早一隻牛等於家庭的大財產,只有靠牛幫我們耕田,我們才有飯吃,所以臺灣人常誇大其詞的形容,牛死掉比死了父母還傷心。因為父母老了不能工作,又要消耗一份口糧。
牛平常只吃青草,很少給牠好料吃。其實,古早的牛要吃青草也不容易,因為家家戶戶都養牛,野草平均分配給牛吃是不夠的,所以草長不到一寸就把它吃掉,草短就不容易吃飽,我們往往放牛一整天也沒有辦法餵飽牠,牠僅能處在半飢餓狀態。最可憐的就是冬天,冬天草不容易長大,還是有那麼多的牛要吃草,只好餵牠吃乾稻草。我每在冬天看牛在吃乾稻草,就知道那是不好吃,因為牛都愛吃不吃的,一點一點的咀嚼。
牛也有吃好料的時候,那就是牠在冬頭(農忙期)努力工作的時候。黃昏時分工作回來就給牠吃潘(phun),潘內有豆箍(大豆餅)、米糠、蕃薯箋、蕃薯葉... 等,這些好料不是天天有,除非是冬頭做工的時候。
雖然我不必天天飼牛,但放假日我喜歡飼牛。有草的地方,飼牛囝就會把牛趕到那裡野放,我們小孩就一起玩,例如:焢窯、捉迷藏、玩牌、摸蜆仔、游泳、玩珠仔... ,因為好多放牛同伴一起玩,玩得不亦樂乎。
我飼牛最害怕的就是「牛相觕gu5 sio tak4」。水牛放牧回來,傍晚就要讓牠泡水(koo7 ick4)。我們家門口有一個大堀(大池塘),全村的水牛都來這裡泡水,有時候同時來了幾十隻,或許牛也有好壞位置的差別,牠們互相間也會鬥起來,叫做「牛相觕」。有時候整支角都會斷掉,血淋淋,牠們還是鬥下去。正在鬥的時候,我們用力把鼻繩拉開,但是有時候不見得能拉開,非鬥到斷角才肯罷休。
按照荷蘭人的規定,一條牛可耕田5甲地,叫做一張田。我們的年代耕作5甲地的人不多,大多數二、三甲地而已。六月冬(第一期收成後)天氣非常熱,尤其翻土、刮耙、手耙....都是重力工作,牛拖不動也要拖,拖得慢牛主就用鞭打下去,哈!哈!之聲不停的喊。有一次看到犁我們的田,牛太累犁不動了,跪下去了,牛主還是鞭不停的抽打,打到牠勉強爬起來繼續拖下去,讓我惻隱之心油然而生。
我們不要看牛那麼大隻,牠卻怕小小的蚊子,或許牛的毛少,蚊子可以叮到牠的肉,夜間牽到牛稠內牠也被蚊子叮得無法睡覺,我們可憐牠白天勞累,晚上又被蚊子叮得沒法睡,我們就用乾稻草綑成束再點火,蚊子就被燻得不敢叮牠,只要我們看到牛不甩尾巴,表示蚊子沒有叮牠了。
我們小時候常和其他小孩搶牛糞,牛糞用途可大了,牛糞是最好肥料,我們出去飼牛,也順便把糞箕帶出去,看到有牛糞,就把它撿起來帶回家當肥料。澎湖人把撿來的牛糞糊在牆壁上,乾了就剝下來當柴燒飯。
牛我們都稱牠是愚牛(gong7 goo5),其實牠一點也不愚。通常一隻牛可以工作六、七年,在這麼長時間相處,牛和主人都有感情,當牠老了不能工作了,就把牠賣掉再買一隻新牛,當牠要離開這個家,主人會和牠依依不捨,牠都一直流眼淚。
牛老了,主人就會賣老牛換新牛,主人也知道買主就是要買去殺掉賣肉,所以臺灣的農民是不吃牛肉的,他們說,牛年輕時為主人努力工作,勞苦功高,老了就把牠殺來吃,那是太慘忍的事。儘管今天市場上賣的是進口的肉牛,但是仍然還有許多臺灣人堅持不吃牛肉。
【老仙ㄟ憶兒時】飼牛囝仔 140604
版主: 版主021
- amin30
- V4
- 文章: 4964
- 註冊時間: 週五 10月 02, 2009 9:40 am
- 來自: 藍色星球一個小小小小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