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懂事起,我們那地方就有輕便車載客,臺灣什麼時候開始有輕便車,我爸爸說他懂事之後才有,換句話說,是日治之後才有輕便車,在清代是否有輕便車,我爸爸說不知道,我當然更不知道。
輕便車可以載貨也可以載人,我們家後面是載人的,好像是從清水到南王田。輕便車顧名思義就是輕便,因為鐵軌非雙向的,所以在行進中遇到對方來車,就把車搬下鐵軌,讓對方過了再把車搬上鐵軌,繼續前進,可見多麼輕便。
各位一定會問,如果雙方互不讓,不是要打架嗎?不會的,輕便車有他們自己的慣例規矩,下坡的要讓上坡的,空車的要讓載人的,載行動方便的要讓行動不便的.... 等等。我們小時候,大多數的人再遠也都是步行的,那時候腳踏車還不普及,坐輕便車要錢,只好走路的。那麼輕便車是給誰坐呢?就是給老人或是女人坐,女人因為纏小腳,走路不方便,出外只好坐輕便車。
輕便車大多數是地主或財團經營的,軌寬約二呎(詳細尺寸我不知道),是小鐵軌,輕便車是四方型平面木板車,大約長二公尺,寬一公尺半,車身木造,車底下四個鐵輪。是人力推著走,四方型木板上四個角各插一根竹桿或木桿,前面二根是給旅客手扶的,後面二根是給推車的人推車用的。四方板上二排坐位,每排坐二人,一臺車可以坐四人。
用人推的車速度當然很慢,我猜想時速不會超過12-3公里,也就是車伕急行軍速度。有時候在下坡段,車伕可以偷懶爬上車讓其自然滑下,如果是爬坡,車伕就會非常賣力。乘客坐在那硬邦邦的木椅上,而且車速又慢,一定坐得很不舒服,不會的,因為搭乘的距離不遠,忍耐一下下就好了。古早人婚嫁都是鄰近的村落,女人出外只是回娘家,娘家多數在三、五公里以內。
輕便車車資貴不貴?我是小孩子不知道,等我大一點,已有私營中巴在同一條路上營運,輕便車就被淘汰了。依我現在推想,當年的輕便車一定很危險,因為只能用手扶在竹桿子,身邊又沒有任何遮板,打瞌睡就容易掉下來,尤其在下坡路段車速加快,真是危險,可是我沒有看過輕便車的車禍。
在前幾天,我去訪問了一位已88歲的從前輕便車伕,他說,讓他最深刻記憶的就是輕便車推上坡,尤其在大熱天又正肚子餓的時候,又是客人多生意好的時候,他只會想到「做人為啥物者艱苦」,現在已經過6-70年了,那種辛苦他仍然記憶猶新。
那位老車伕說,你不要小看一臺車只載四個人,他們四人中依車資價格分為頭等坐、二等坐、三等坐。頭等坐的客人在會車時,當把車子搬下時,他可以不下車,仍坐在位子上,二等坐的人是會車時他要下車站在旁邊等,三等坐的人要幫忙搬車上下。他說,常常遇到四人都買頭等坐的車資,會車時他們都不必下車,車伕搬車子上下就加倍工夫,搬得滿身大汗,多賺的車資是歸老闆,車伕也沒多賺一毛線。
輕便車在終戰後還有少數在經營,我記憶中好像在民國60年代初期,我去烏來有坐過,或許那是觀光用?我已記不起來。只有一小段而已,但我總覺得那是危險的交通工具,不過我問我們附近那位老車伕,他說不會啦!當下坡時,輕便車會加速,就用那支橡皮煞車檔把車輪夾住,就可以控制速度。
當巴士或火車發達之後,輕便車就被淘汰了。如果以現代人的想法,輕便車營運被淘汰也沒有關係,還有那麼多的路基,子孫光是賣地就吃不完了,其實沒有這麼好康了,從前的地很便宜,賣不了多少錢,土地是直到經濟起飛後,地價才三級跳。那麼以前的輕便車路哪裡去了,我所看到的都是被公路拓寬掉了,是被征收或是被政府強佔不得而知
【老仙ㄟ憶兒時】輕便車 140515
版主: 版主021
- amin30
- V4
- 文章: 4964
- 註冊時間: 週五 10月 02, 2009 9:40 am
- 來自: 藍色星球一個小小小小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