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清泉醫師,我告訴你社會學教我什麼
2014年05月07日18:29
作者:陳亮甫 台大醫學系四年級學生,雙主修社會學系
國民黨的立法委員,同時身兼全國醫師聯合會理事長的蘇清泉日前在質詢環保署長魏國彥時脫稿演出,質問他「社會系、社會學研究所都在研究什麼?」筆者作為一醫學系學生,對於蘇委員的陳詞頗有體會。其實近年來全國各醫學系無不將人文與社會類型的課程納入必修領域,以筆者所就讀的台大醫學系來說,大一必須修習由社會系開設的「社會學」乙門課,大二的「醫療與社會」課程亦是必修課程。從一個學生的角度,我想和蘇委員分享社會學研究了些什麼,而社會學的教育與訓練對一個醫學生的養成又是多麼的重要。
社會學讓我們看見體制,讓我們明確體認到社會的組成奠基在階級的不平等之上,既得利益者為了捍衛己身的權威,透過法律、道德倫常來約束下層的常民,而底層的勞動階級僅能汲取權貴殘餘的肉沫圖個溫飽。於是社會學的信徒看重基本人權,不會推三阻四的樹立法律障礙阻擋醫師納入《勞動基準法》,縱容醫院財團剝削基層醫事人力,更不會在貧富差距分殊的台灣社會,護航《服貿協議》、《自由經濟示範區》國際醫療特區法案掠奪貧寒階層所依恃的醫療資源。
社會學讓我們學會尊重多元,認清到社會的維繫取決於不同職責的人能否克盡職守,發揮其專業與人格特質。在醫院當中,醫生不應該獨裁專斷,醫療決策理當包納不同的專業見解,醫學教育提及病理的成因是「社會-心理-生物」(bio-psycho-social)三者交織而成,一個醫生除了敦促自己看見更大視野的社會病理,在能力所不及的領域更需要謙卑就教於輔助醫療人(paramedics)。聽聞蘇醫師曾經揚言「專業醫學會讓本席感覺最厭煩的就是心理師與社工師」,近日動輒下修心理師考照規定,讓心理師成為醫院能夠低價役使的便宜勞力,不僅令人擔憂從今以後醫護人員該如何團結捍衛國人的醫療權益?
社會學鼓勵我們起身行動,三月中國民黨立委強勢通過《服貿協議》,激起了台灣近代最大規模的社會動員,上萬學子與社會人士走上街頭,其中不乏醫學生或醫療從業人員的身影。他們在議場裡堅守民主最後的火苗,在場邊醫療站救助蒙受警棍與國家暴力陰影的受害者,在網路上書寫文章痛陳自由化對醫療權益的斲傷,提出官方從不願意正視的問題。醫者可以擁戴特定立場,但我們也應當死守每個人犧牲自我換來的言論自由,當蘇醫師在立院裡調侃「抗議學生被石頭丟是活該」時可曾思考過,對於懷抱憧憬的我們來說這是多麼嚴重的挫折。
社會學告訴我們人的價值,提醒我們人人有不可抹滅的基本尊嚴。如今我們尚在披上白袍之際朗誦著醫師誓詞,「成為一個醫生之前,先成為一個『人』」的教誨尚在耳邊迴盪。蘇醫師請您思考以您的身分如此發言,是否欠每位擁戴人性尊嚴、捍衛專業本質的醫(學)生一個交代。
蘇清泉醫師,我告訴你社會學教我什麼
版主: 版主021
-
- 註冊會員
- 文章: 10
- 註冊時間: 週二 5月 03, 2011 5:04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