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臺灣人學國語(原稱北京語)的困難點不只ㄅㄆㄇㄈ的捲舌音、唇音、喉頭音學不來,國語的詞彙也和臺語完全不同,和日語的漢文詞彙也相異,學起來覺得比學英文、德文還要難。
最會造成霧煞煞的就是同樣東西而不同名稱。例如明明是汽車,中國人來了之後說那是火車,後來想了想二者都對,用蒸汽為動力叫汽車,但中國人說,用煤炭燒火才有蒸汽,火車也對,只是汽車叫習慣了,突然改叫火車很不習慣。類似這種例子非常多,像:原來叫自動車改稱為汽車,結果汽車是火車還是自動車,常常混淆不清,必須先想一下再講出來。又例如:會社,中國人來了說是工廠,結果會社和社會也常搞亂。最常會搞昏的就是明明我們是行路,他們說是走路、明明我們是走路,他們說是跑路。還有火災的時候,我們明明要滅火或打火,國語卻說要救火,火不是越救越烈嗎?為什麼火災要救火?這些不同的用字除了死記以外,沒有其他好辦法。
這種用字不同的詞彙不勝枚舉,玆列舉一些常用的給各位參考;切手→郵票、前金→先付款、取引→交易、便器→馬桶、小使→工友、寫真→相片、案內→接待、注射→打針、病院→醫院、醫院→診所、卡差否→好一點嗎、割引→折扣、往復票→來回栗、手形→支票、登錄→註冊、株式→股份、番號→號碼、看板→招牌、暗念→背念、驛頭→車站、番地→門牌號、小包→包裹、組合→合作社、認可→批准、配當→股息、運轉手→司機、寄付→捐款、案內狀→請帖、測侯所→氣象臺、萬年筆→鋼筆...... 詞繁不及備載。
有的詞彙二者比較接近的,我們比較容易懂,例如:飛行機→飛機、便當→飯包、私的→我的,州知事→縣長、郡守→郡長.... ,這一類的用猜的可以猜出來,所以我們讀課本,一邊讀也要一邊猜,當然讀的速度就變慢。
最讓我不能理解的就是每個男人都稱他先生,明明先生是有身份地位的人,像醫師、老師才能叫先生。但現在很笨的人,或是農民也叫先生,我不但不認同,而且也不服氣。最有趣的,我們學校有一位不到20歲高女剛畢業的女老師,每次我們叫她老師好,她就臉紅起來,她說「我沒有那麼老啦」,以後不要叫我老師,稱她「先生センセィ」就好,我們學生就俏皮的說:「妳又不是男老師」。
最容易講錯的就是詞彙的詞素相反;尤其老蔣時代,文字必須直寫,不准橫寫,後來才知道共匪的文字都是橫寫,如果我們也寫橫寫,表示我們思想有問題,就會惹來麻煩。因為文字直寫的關係,我們容易把詞素排列搞得暈頭轉向。
例如:滿客→客滿、紹介→介紹、上北→北上、下南→南下、風颱→颱風、雞母→母雞、制限→限制、豬母→母豬、人客→客人、歡喜→喜歡、鞋拖→拖鞋、頭額→額頭、頭前→前頭、下底→底下、腳手→手腳.... 等等不勝枚舉,因為平時我們都講臺語(閩南語、客家語詞素排列都一樣),所以在學校要講國語,每句詞彙都要想一想再講出來。有事到老師辦公室,如果遇到外省老師,因為詞素相反,雙方講話常常牛頭不對馬嘴,甚至講了半天,還不知對方講的是什麼意思。
終戰後沒有學習國語的環境,我上面所列舉的用詞,以現在人來看,那是家常便飯,人人都知道的東西,可是在我們那個時代,每個詞彙都是要死背,可見我們這一代的人學會講國語,可能要比現在的人要多努力100倍。
【老仙ㄟ憶兒時】學習國語的詞彙很難 140318
版主: 版主021
Re: 【老仙ㄟ憶兒時】學習國語的詞彙很難 140318
案內→接待,寄付→捐款
有些習以為常的發音,原來是日本話阿
有些習以為常的發音,原來是日本話阿
1984:
當記憶已經靠不住,書面記錄也經過偽造,
到這個時候,
黨宣稱他們改善了人們的生活條件,人們也只能相信了。
當記憶已經靠不住,書面記錄也經過偽造,
到這個時候,
黨宣稱他們改善了人們的生活條件,人們也只能相信了。
-
- V1
- 文章: 1246
-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06, 2008 9:58 am
- 來自: Taiwan
-
- V1
- 文章: 1246
-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06, 2008 9:58 am
- 來自: Taiwan
- amin30
- V4
- 文章: 4964
- 註冊時間: 週五 10月 02, 2009 9:40 am
- 來自: 藍色星球一個小小小小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