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na.com.tw/news/ahel/201403190235-1.aspx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19日電)
醫改會今天披露,財團藉由散財童子、萬年包租公、金主變債主等手法,把財團法人醫院盈餘藏起來,造成醫療人員血汗亂象。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董事長劉梅君說,去年32家有盈餘,只有18家要繳稅,更有人力經費比率下降等疑慮,今天以財務報表分析操作手法,讓大眾了解為何愈來愈多財團或教會爭設醫院。
據醫改會公布的手法,「散財童子」指的是醫院捐贈資金給關係學校或基金會,讓醫院財報盈餘縮水或變成醫療本業赤字,被點名的醫院是馬偕、長庚、振興等醫院。
「萬年包租公」是指國泰醫院、中心診所、宏恩醫院等院向母集團企業、董事會關係人租賃醫院樓房,導致醫療本業盈餘因支付租金而稀釋,無法有效改善醫護待遇與人力。
「金主變債主」是指醫院向關係人銀行借貸,導致醫院負債比例過高,被醫改會點名的醫院包括聖保祿醫院等。
至於「裙帶外包型」則是醫院將醫療、社福、保全、教育研究、清潔、工程等,外包給母企業的大廈物業管理公司、保全公司、清潔公司、醫學科技公司等。
醫改會舉例,某家醫院40年前由企業捐助新台幣1000萬元成立,如今累計超過100億元資產規模。但分析財務,竟有33.6億向原捐助財團借貸的負債占總資產33.1%,等於是財團掌握醫院的金脈銀根;醫院1年有3.4億資金以房租、利息或外包等關係人交易,流入這個財團口袋。
劉梅君說,造成這些亂象的癥結在於財團法人醫院的董事會失靈,關係人之間的複雜交易難以稽核;董監事換來換去都是自己人或國王人馬,淪為橡皮圖章。
醫院藏獲利 醫改會揭財團手法
版主: 版主021
-
- 榮譽院長級
- 文章: 59129
-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6, 2009 8:10 pm
- 來自: 集合住宅
Re: 醫院藏獲利 醫改會揭財團手法
看一下腦袋正常的人講的話oldlarge 寫: 據醫改會公布的手法,「散財童子」指的是醫院捐贈資金給關係學校或基金會,讓醫院財報盈餘縮水或變成醫療本業赤字,被點名的醫院是馬偕、長庚、振興等醫院。
那就推動立法禁止不只醫療財團法人在做的事啊!
「萬年包租公」是指國泰醫院、中心診所、宏恩醫院等院向母集團企業、董事會關係人租賃醫院樓房,導致醫療本業盈餘因支付租金而稀釋,無法有效改善醫護待遇與人力。
不然是怎樣?不用繳租金 學香港那兩個女的霸租嘛?
「金主變債主」是指醫院向關係人銀行借貸,導致醫院負債比例過高,被醫改會點名的醫院包括聖保祿醫院等。
不然你幫人家還啊 怎麼不說 醫院有多難賺 還得貸款 我開一改會都不用貸款
至於「裙帶外包型」則是醫院將醫療、社福、保全、教育研究、清潔、工程等,外包給母企業的大廈物業管理公司、保全公司、清潔公司、醫學科技公司等。
對 應該給一改會推薦的物業管理公司、保全公司、清潔公司外包![]()
醫改會舉例,某家醫院40年前由企業捐助新台幣1000萬元成立,如今累計超過100億元資產規模。但分析財務,竟有33.6億向原捐助財團借貸的負債占總資產33.1%,等於是財團掌握醫院的金脈銀根;醫院1年有3.4億資金以房租、利息或外包等關係人交易,流入這個財團口袋。
奇怪 不然需要錢時向你劉XX借嘛?1000萬變扣除負債的30億 也還有70億 這樣還賺的不夠多喔(奇怪 一下嫌賺太多 一下又嫌有借錢 這樣算不算人格分裂呢?)?
劉梅君說,造成這些亂象的癥結在於財團法人醫院的董事會失靈,關係人之間的複雜交易難以稽核;董監事換來換去都是自己人或國王人馬,淪為橡皮圖章。
亂象就是你們這些組織啦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 ... F%E9%A0%AD
2014年03月19日00:37
2014年3月11日前衛生署長葉金川出席美國參議院衛福委員會的聽證會,見證台灣健保的成功經驗,台灣健保多次被美國主流媒體及重要期刊推薦報導之後,這是第一位中華民國現任或卸任官員出席美國國會聽證會,這個殊榮各家媒體都予以肯定的報導。
健保制度從開辦之初有六成民意反對,到如今超過八成以上的滿意度,覆蓋率將近百分之百,幾乎全台灣的民眾都享受到健保的醫療照顧。許多貧困弱勢的家庭家中有重症的親人,龐大的醫療費用有健保的給付更是具有實質的幫助和意義,生命不分貴賤的價值和尊嚴因為有健保而得以彰顯,相對於太多在美國的僑民要等三五個月才能排到檢查,而每項檢查所花費天文數字的帳單,這些都應該讓生活在全民健保的台灣民眾要感恩惜福的。
衛福部整理國外媒體有關台灣的醫療報導,從CNN、A Discovery Company 、Global Post 、The Richest 等都把台灣醫療服務水準名列世界十強,其中The Richest 更把台灣醫療照護列為世界第一,這些榮譽大家固然都感到欣喜,但是我們不能以此陶醉,因為瑞士國際管理學院2013「IMD世界競爭力年報」指出,台灣的總體排名是11,但是台灣醫療與環境排行是30,已經處於落後狀態,理由是整體醫療支出與投入不足。因為全民健保每年支出5700億,全民保健支出近1兆,整體醫療保健支出(NHE)除以GDP,得到6.6%,美國是18%,所以全民健保總額是待檢討的。
全民健保俗又大碗的背後,醫護人員的犧牲奉獻一直被壓抑,作為救命的內外婦兒急診五大科醫師人力流失達三成,很多流向替富人服務的醫美,衛福部於是祭出住院醫師訓練滿一年可獲得12萬元的獎勵,這份津貼的成效有待觀察。過去根據勞盟調查「逃離職場醫護人員離職原因」7成是不堪醫療糾紛,其次才是勞動條件惡化,工時過長等因素,所以救人之際還要隨時擔心被告的威脅,這些恐怕是津貼補助之外也應該正視的問題。
昨天又有一位醫師在急診室被打昏,那一拳其實也打到很多醫護人員的心中的痛,拚著命救人擔心被告還要擔心被打,這樣的職業尊嚴與保障在哪裡?作為民意代表三不五時白天夜裡常接到求助電話,說親友在急診室走廊躺了兩天了,或是急著要開刀等候多日還等不到病房,每個家屬都是表達極度的焦急、憂慮、無助、憤怒,每次接受這些壓力和情緒之後,其實感觸良多,醫護人力不足只好關床,大家都無奈。另外急診室永遠處於亂象的景況,根據統計,有五成以上到急診室就醫都不是緊急的,因為就醫太自由,急需救治的病患權益就被剝奪延誤,健保制度有太多可以檢討改進的空間。
當絕大多數的醫護冷眼以對台灣健保揚名國際的風光,醫護是執行健保的核心價值,但見他們心中充滿怒與怨,毫無喜悅可言,這豈不是一個諷刺的對照,因為他們覺得被壓榨、被剝削。2013年護理人員領照有24萬人,但是實際執業的只有14萬人,監察院的報告指出,台灣護理人員照顧病患的比例是美國澳洲的2-3倍,這就是最好的答案。國外的研究證實,護理照護病人平均4人,每增加1位病人照護,30天內死亡的風險增加7%,照護6位,病患30天內死亡增加到14%,照護8位,死亡率曾到31%,醫護的勞動條件不良,醫病關係不可能會好,醫療的品質不好,受害的是病人。
大陸挖角台灣醫師的腳步愈來愈積極了,上海、成都、博鰲等城市都逐漸走向將醫療產業市場化,薪水是台灣的好幾倍,如果現有的環境不改變,大批醫師出走,台灣訓練成熟的醫師不替台灣人服務,好的醫師被高薪挖走,楚材晉用可能蔚為風潮,這將是全民的損失,衛福部要很務實積極的處理醫療的諸多問題,不要被健保揚名國際沖昏頭,更切莫以為一點津貼就可以擺平醫師的流失或出走
Re: 醫院藏獲利 醫改會揭財團手法
認同醫改會
請醫改會趕快推動修法
使財團確實把醫院盈餘轉給可憐的醫事人員
不要再假裝沒賺多少
醫院的勞動條件弄好,人力回流,病人就有床了,
基層也不會整個爆滿在那邊惡性競爭...
(水草舞) (眼汪汪) (完美計劃)
請醫改會趕快推動修法
使財團確實把醫院盈餘轉給可憐的醫事人員
不要再假裝沒賺多少
醫院的勞動條件弄好,人力回流,病人就有床了,
基層也不會整個爆滿在那邊惡性競爭...
(水草舞) (眼汪汪) (完美計劃)
Re: 醫院藏獲利 醫改會揭財團手法
(GOODJOB) [quote="hjh"]認同醫改會
請醫改會趕快推動修法
使財團確實把醫院盈餘轉給可憐的醫事人員
不要再假裝沒賺多少
醫院的勞動條件弄好,人力回流,病人就有床了,
基層也不會整個爆滿在那邊惡性競爭...
(水草舞) (眼汪汪) (完美計劃)[/quote]
請醫改會趕快推動修法
使財團確實把醫院盈餘轉給可憐的醫事人員
不要再假裝沒賺多少
醫院的勞動條件弄好,人力回流,病人就有床了,
基層也不會整個爆滿在那邊惡性競爭...
(水草舞) (眼汪汪) (完美計劃)[/qu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