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仙ㄟ雜談】沙西米是閩南話? 131007
版主: 版主021
【老仙ㄟ雜談】沙西米是閩南話? 131007
沙西米(sashimiサシミ)又稱魚生或膾,也就是生魚片。您如果吃到一份上等新鮮生魚片,必會讓您口齒留香,回味無窮。沙西米在大家的說法,說它是日本料理的代表,是日本國菜,甚至有人說,沙西米是起源於日本,後來才傳到臺灣,中國改革開放後又傳到中國,是真的這樣子嗎?值得商榷。
因為中、日是鄰居國,日本文化也多數來自中國,所以自古以來,兩國關係密切,連文字、語言都是息息相關。我們以詞彙為例,兩國互相借用詞彙之多不勝枚舉。迄二次大戰後,美國比中國強大,他們的外來語就轉變為以美語為主,其他西方文明國家也少數被取用,也有中文被取用;例如:燒賣(ショマイ)就是。但是,日語也有取自臺語的伺彙,例如:椪柑(ポンカン)和三、四彌(サシミ)就是。
老仙ㄟ今天要來介紹日本詞彙中的「三、四彌(サシミ)」,彌(mi7)是尾的轉音。臺語計算魚切成小塊叫做彌,計算蚵子也叫做彌,例如:「蚵仔煎的蚵仔有8彌」。換句話說,彌(mi7)是指小魚的意思。
話說,大約400年前的明末,顏思齊、鄭芝龍等人勾結九州日本人組成的海盜船隊橫霸於日本、臺灣、南海之間的海域,他們終年以海為家,所以海魚自然而然成為他們的佳餚。
有一次,鄭氏部下一位廚師問他說:「大王:今天的鮪魚很嫩又新鮮,您要吃幾彌(mi7)?」,鄭芝龍當時正為某件事而心情不好,他回答說:「請采啦!食袂落去,三、四彌就好啦!」(隨便了,吃不下,三、四片就好)。這位廚師緊張了,因為在大王面前不能重複再問,如果拿錯數量一定會被砍頭。在害怕之餘,他想出了一個妙法,把生魚片分成三片和四片並列在盤中,讓大王自選三彌或四彌吃,大王可能生氣消了,肚子也餓了,結果把七片生魚片全都吃光,而且對生魚片的美味讚不絕口。
廚師受到大王的誇獎,從此不但每次給大王吃的生魚片都是三片和四片並列在盤中,鄭氏的部下也相繼模仿大王這種吃法,並且逐漸傳到他們的根據地九州的陸上,然後擴展到日本全國各地。
三百多年來,日本人吃生魚片習慣仍然一成不變的保存鄭芝龍的三片和四片並列的吃法,同時仍然稱它為閩南語的「三、四彌」。因為日本話韻尾沒有鼻音,所以把「三」閩南話應該發音為saN,他們N韻尾發音不出來,「三」發音為sa(サ)。
線上的眾仙可能會懷疑老仙ㄟ是亂蓋的,其實真的是這樣;在終戰以前,日本文部省規定日文的名詞一定要用漢字書寫。生魚片就寫為「刺身」。從其字義來看,刺身跟生魚片或任何魚類一點關係都沒有,那麼「刺身」是怎麼來的呢?
原來他們先把「三、四彌」直接音譯為サシミ,然後再用日語義譯為漢文。「剌」的日語是為さす(sa sh),即刺入之意。「身」的日語為み(mi),例如我的身體叫わがみ(wa ga mi),當然「三、四彌」就翻譯為「刺身」了。
線上朋友們,如果您上高級日本料理店,吃生魚片一定是三片和四片分開二排,而且絕對是七片。如果您去吃日本料理,生魚片沒有三片和四片分開排,而且又不是總數七片,這家日本料理店的大廚一定是半籠師,不是正統日本料理,以後就不能再去吃了。
因為中、日是鄰居國,日本文化也多數來自中國,所以自古以來,兩國關係密切,連文字、語言都是息息相關。我們以詞彙為例,兩國互相借用詞彙之多不勝枚舉。迄二次大戰後,美國比中國強大,他們的外來語就轉變為以美語為主,其他西方文明國家也少數被取用,也有中文被取用;例如:燒賣(ショマイ)就是。但是,日語也有取自臺語的伺彙,例如:椪柑(ポンカン)和三、四彌(サシミ)就是。
老仙ㄟ今天要來介紹日本詞彙中的「三、四彌(サシミ)」,彌(mi7)是尾的轉音。臺語計算魚切成小塊叫做彌,計算蚵子也叫做彌,例如:「蚵仔煎的蚵仔有8彌」。換句話說,彌(mi7)是指小魚的意思。
話說,大約400年前的明末,顏思齊、鄭芝龍等人勾結九州日本人組成的海盜船隊橫霸於日本、臺灣、南海之間的海域,他們終年以海為家,所以海魚自然而然成為他們的佳餚。
有一次,鄭氏部下一位廚師問他說:「大王:今天的鮪魚很嫩又新鮮,您要吃幾彌(mi7)?」,鄭芝龍當時正為某件事而心情不好,他回答說:「請采啦!食袂落去,三、四彌就好啦!」(隨便了,吃不下,三、四片就好)。這位廚師緊張了,因為在大王面前不能重複再問,如果拿錯數量一定會被砍頭。在害怕之餘,他想出了一個妙法,把生魚片分成三片和四片並列在盤中,讓大王自選三彌或四彌吃,大王可能生氣消了,肚子也餓了,結果把七片生魚片全都吃光,而且對生魚片的美味讚不絕口。
廚師受到大王的誇獎,從此不但每次給大王吃的生魚片都是三片和四片並列在盤中,鄭氏的部下也相繼模仿大王這種吃法,並且逐漸傳到他們的根據地九州的陸上,然後擴展到日本全國各地。
三百多年來,日本人吃生魚片習慣仍然一成不變的保存鄭芝龍的三片和四片並列的吃法,同時仍然稱它為閩南語的「三、四彌」。因為日本話韻尾沒有鼻音,所以把「三」閩南話應該發音為saN,他們N韻尾發音不出來,「三」發音為sa(サ)。
線上的眾仙可能會懷疑老仙ㄟ是亂蓋的,其實真的是這樣;在終戰以前,日本文部省規定日文的名詞一定要用漢字書寫。生魚片就寫為「刺身」。從其字義來看,刺身跟生魚片或任何魚類一點關係都沒有,那麼「刺身」是怎麼來的呢?
原來他們先把「三、四彌」直接音譯為サシミ,然後再用日語義譯為漢文。「剌」的日語是為さす(sa sh),即刺入之意。「身」的日語為み(mi),例如我的身體叫わがみ(wa ga mi),當然「三、四彌」就翻譯為「刺身」了。
線上朋友們,如果您上高級日本料理店,吃生魚片一定是三片和四片分開二排,而且絕對是七片。如果您去吃日本料理,生魚片沒有三片和四片分開排,而且又不是總數七片,這家日本料理店的大廚一定是半籠師,不是正統日本料理,以後就不能再去吃了。
Re: 【老仙ㄟ雜談】沙西米是閩南話? 131007
沙西米真是深奧的學問
不是新鮮和生食就好
單就捕釣的技術
價格可能就差好幾倍
因為釣的魚
受驚恐時間較短
所以激烈運動時間較短
肉比較不會因為身體過度發熱變難吃
捕撈因為在網中停留時間較久
而且魚群間相互擠塞
會讓魚因害怕而激烈擺動身軀
肉質會因身體過熱而變差
是否一釣上來就放血
也是好吃與否關鍵
後來魚肉的冰存與處理
通通都會影響風味
如果只靠新鮮就贏
那豈不是環海國的生魚片就天下無敵
但道理顯然不是如此
以鮪魚為例
日本捕撈船
在赤道捕到魚
經低溫冷凍
回到日本
又再冰存上一段時間
但只要回溫得宜
風味不減
生食也是有很大學問
不是新鮮和生食就好
單就捕釣的技術
價格可能就差好幾倍
因為釣的魚
受驚恐時間較短
所以激烈運動時間較短
肉比較不會因為身體過度發熱變難吃
捕撈因為在網中停留時間較久
而且魚群間相互擠塞
會讓魚因害怕而激烈擺動身軀
肉質會因身體過熱而變差
是否一釣上來就放血
也是好吃與否關鍵
後來魚肉的冰存與處理
通通都會影響風味
如果只靠新鮮就贏
那豈不是環海國的生魚片就天下無敵
但道理顯然不是如此
以鮪魚為例
日本捕撈船
在赤道捕到魚
經低溫冷凍
回到日本
又再冰存上一段時間
但只要回溫得宜
風味不減
生食也是有很大學問
職業活成生活是享受
職業變成志業是遭罪
職業變成入罪是自作孽
職業變成點值是豬狗不如
-
- CR
- 文章: 903
- 註冊時間: 週三 2月 18, 2009 11:12 am
Re: 【老仙ㄟ雜談】沙西米是閩南話? 131007
正本清源...
也知道挑日本餐廳的小細節...
多謝老仙...
也知道挑日本餐廳的小細節...
多謝老仙...
診所醫師要團結 :
面試員工履歷要包含之前工作單位的資料,
事後打電話到先前工作診所,醫師們互相討論一下
面試員工履歷要包含之前工作單位的資料,
事後打電話到先前工作診所,醫師們互相討論一下
Re: 【老仙ㄟ雜談】沙西米是閩南話? 131007
http://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RYZS200107010.htm
一提起「日本料理」,人们都会想到「日本料理」的代表性菜肴 ,但是这一菜名为何写作「刺身」呢?常常有学生向笔者问及这一问题。 实际上, 的日文汉字不仅仅是「刺身」,另外还有「指身」「指味」「嗟味」 「刺躬」「角轩」等,在现代日语中,都统一写作「刺身」,至于为何要写作「刺身」,关于其词源的说法有很多,一般认为比较有道理的说法是以下的解释。 在日本古代,把切细的生鱼肉叫「 」,其制作方法自然是把鱼肉切薄切细,由于忌讳说「切」,就把「切身」说成「打身」,在室町时代已有这一说法。由于切成薄片的鱼肉难以知道是什么鱼,厨师为了表明所做的 用的是某种鱼,就把该鱼的鳍插在上面,于是就有了「刺身」的说法,同时,所插的鱼鳍除了有表明正身的作用外,也是一种装饰。 最后提及一点,在我国人们都知道「寸》SJ就是“生鱼片”,各种日汉词典上也是这样注释的,这没有错,但是在日本厂十)SJ却不完全是用生鱼肉做的。如:「易(K)sLJ就是生马肉片。“サシミ”为何写作“刺身”@王保田$江苏理工大学
把你打醒...都沒米下鍋了. 還想養狗!
Re: 【老仙ㄟ雜談】沙西米是閩南話? 131007
請眾仙可以去問日本料理內行食客,沙西米一定是7片,即是3片加4片,而且要排成二排。forester 寫:http://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RYZS200107010.htm一提起「日本料理」,人们都会想到「日本料理」的代表性菜肴 ,但是这一菜名为何写作「刺身」呢?常常有学生向笔者问及这一问题。 实际上, 的日文汉字不仅仅是「刺身」,另外还有「指身」「指味」「嗟味」 「刺躬」「角轩」等,在现代日语中,都统一写作「刺身」,至于为何要写作「刺身」,关于其词源的说法有很多,一般认为比较有道理的说法是以下的解释。 在日本古代,把切细的生鱼肉叫「 」,其制作方法自然是把鱼肉切薄切细,由于忌讳说「切」,就把「切身」说成「打身」,在室町时代已有这一说法。由于切成薄片的鱼肉难以知道是什么鱼,厨师为了表明所做的 用的是某种鱼,就把该鱼的鳍插在上面,于是就有了「刺身」的说法,同时,所插的鱼鳍除了有表明正身的作用外,也是一种装饰。 最后提及一点,在我国人们都知道「寸》SJ就是“生鱼片”,各种日汉词典上也是这样注释的,这没有错,但是在日本厂十)SJ却不完全是用生鱼肉做的。如:「易(K)sLJ就是生马肉片。“サシミ”为何写作“刺身”@王保田$江苏理工大学
我猜,江蘇人不懂閩南話,要解釋得讓他了解閩南話可能不容易。
日本文部省公佈的正式名稱是「剌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