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 提醒一下 您這篇PO文有前後大矛盾喔 給您一個機會 自己改吧 ~ (爽)GordonRamsay 寫:反串:"健保醫療預算每年都還有3%的成長;現在把成長停掉也不會造成醫療崩盤"image 寫: 台灣目前的發電能力,平均每年還有 20% 的備用容量率,現在把核電全部停下來也不會缺電,不要再以假性缺電來恐嚇民眾!
您在說什麼?
快昏倒了
台電是:每天的便當量都有兩成吃不完丟掉 當然要少買
健保是:每天便當量都不夠兩成 而且吃便當的人還每天成長3%
請教一下喔 台電員工們在核電廠工作久了會讓腦袋變笨嗎? (爽)
事實:台灣為單一電網,且國土較小,備用容量率本來就會比較高
故國土比台灣更小的新加坡達到30%,而同為獨立電網的日本倘若採用同樣計算方式,其備用容量將近50%;
台電為了倒掉的便當每年損失好幾百億 講求效率的日本人照您偉大的數據豈不是每年倒掉好幾千億的便當?而且核電廠全關下還五成 那還需要重啟核電廠嘛?那核電廠開的時候豈不是八九成?
用脊椎想也知道這數據可不可能...不要把醫師當傻瓜
不是只靠一個數字就能說電力過剩與否,環團完全忽視數字其中的涵義工業用電直接高壓配送即可,所以工業用電本來成本就比較低,並非補貼之故台灣總用電量當中,平民百姓的日常住宅用電量全國加總也不過 20%,日常消費逛街吃飯的服務業店家,再佔去 20%;53% 以上的電力需求,則全都耗用在獲得電價補貼、幾乎不做任何節電的工業部門。
台灣民生用電電價是世界第二低;工業用電電價是世界第四低
誰補貼的比較多,已經很明顯!
猜猜看這間工業公司是哪一家?我們在「減六除四」的行動說明中,已明白指出工業用電才是決定未來全台灣用電需求的關鍵。政府高估用電量造成用電浪費,卻又不肯對工業用電大戶開刀,使用落實能源稅、強制能源效率規範等政策工具,推動產業結構轉型
某工業大戶2012年用電50.7億度,年增15.8%
50.7億度已經超過核四廠每年發電量的四分之一。
該工業大戶2008~2011年用電量則分別是29.17億度、29.24億度、38.8億度、43.8億度,最近數年的用電量年年成長,年增率分別是0.3%、32.7%、12.9%、15.8%,毫無減緩的趨勢。
我們是否該強力要求政府對此工業用電大戶開刀,把這耗能巨獸以及相關上、下游企業逐出台灣,並明確宣示推動產業轉型?
這家工業用電大戶是:「台積電」,天下企業公民獎標竿企業,環保的績優生。
相關上、下游企業,包括台灣具有國際競爭力的IC設計、IC封裝測試...等產業。
台積電最近三年營業額、稅後淨利和用電量如下:
2010年: 營收4195億元,淨利1622.8億元,用電量38.84億度
2011年: 營收4271億元,淨利1344.5億元,用電量43.82億度
2012年: 營收5062億元,淨利1659.6億元,用電量50.72億度
飯店可以力行節能,把製作每一份餐點平均耗電量降低,
但是如果生意做大了,分店一家變兩家,兩家變三家,供餐總量增加了,如何減少總用電量?
台積電可以努力把每片晶圓平均生產耗電量降低到極致,也已經在做了,
內部專家比外界更了解怎麼做節能,但只要台積電持續技術領先全球,接單暢旺,需要擴大產能,總用電量怎麼減少?
台積電絕大部分營收來自外銷,從國外把錢賺回台灣,透過分派股東股利、給員工薪資紅利、給周邊廠商生意做、繳稅..., 帶動國內消費和內需服務業成長,現金淨流入台灣,發揮類似發放消費券帶動經濟的乘數效果。所有產業都重要,但台灣格外需要根留台灣、外銷導向、有本事從國外賺大錢回來的產業。
環團,反核者不希望台積電在台灣生意做太大? 不希望台積電蓋太多廠在台灣創造更多工作機會在台灣? 或者,還有適合台灣、可取代晶圓代工、IC設計...的所謂能源轉型概念產業?
如果廢了核四,緊接著核一、核二、核三、協和電廠陸續除役不發電了,電力減少豈止6%?
除了"減六除四"這隔靴搔癢的口號,還有更具體的解決方案嗎?
電價上漲、供電吃緊,三不五時限電跳電,長期而言勢必產業外移,外商恐怕也不敢來台投資,許多工業區變成鬼城,更多人失業,稅收少了,社會人口結構更老化了,老病纏身的經濟弱勢銀髮族得到良好照顧的機會卻更渺茫...,我們希望台灣走向這條經濟自我毀滅的道路嗎
拜託一下 人家問你某班平均分數是否下降(明明幾季連著下降 趨勢確立) .....您答考第一名的分數沒下降??!
這什麼回答法
請自重
再說一次 醫師不笨ㄟ
看到GordonRamsay的PO文 我更堅定反核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