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自從民國60年代經濟起飛之後,國人不僅生活方式改變了,連風俗習慣也都變得大大不同,所以老仙ㄟ就把這二個不同時代分為封建時代和新潮時代二種不同時代。老仙ㄟ娶某時,還是封建時代,相信線上朋友都很好奇,在封建時代,臺灣人是怎樣娶某的。老仙ㄟ就以自己為例,來說明古早人娶某的情形。今天先來談我如何認識我的老婆--做媒人。
我認識我老婆是在民國49年由她二姐介紹。二姐夫在沙鹿高工任職,二姐常到沙鹿天公廟拜拜,天公廟主持是我的三舅公,所以二姐和三妗婆成為好朋友,這對好朋友就撮合我們一對成為男女朋友。過去撮合一對年青男女成為朋友,其目的就是要結婚,男女朋友不結婚是不可以的。我們有經過二年的戀愛過程,算是半戀愛半媒妁之言而結婚,算來比當年的的人前衛許多。當年的人,他們的結婚僅憑媒婆介紹雙方大略條件,然後媒婆帶男方到女方家看新娘,準新娘端甜茶出來請客人喝(通常準新郎及父母等),男方就在這個時間看到準新娘,時間可能比模特兒走伸展臺還短。大約半小時後,準新娘又出來收回茶杯,這個時候,男方客人每人都在茶杯裡放一個紅包,臺語叫矺茶甌(teh4 te5 au),這次要看準一點,因為出現時間只有和端茶出來一樣長。
這樣看準新娘叫做「對看tui3 khuaN3」,國語叫相親。在相親之前,雙方要設法去了解對方家庭背景,例如打聽對方鄰居,或找對方認識的親友打聽,稱之為「探家風」。如果探家風不滿意,就直接告訴媒婆說「無佮意bo5 ka4 i3」,就沒有下一步的對看了,媒婆就再把身邊一大堆的未婚年青人中的相片和簡歷再重選一位介紹給他。我們這年代的人比較幸福,還有「對看」這節目,比我早20年的人不能「對看」,所以很多人是結婚那一天才第一次看到新娘是長得什麼樣子。
老仙ㄟ沒有經過「對看」、「矺茶甌」這個節目,不過我岳父比較「生毛」,探家風一探再探,最後「承蒙恩准」,我們才可以互相交往。互相交往和今天的互相交往大不相同,那時候的所謂男女朋友是「純的」朋友,不僅不能牽手,連並肩走路都不敢。當年男女並肩走路可能會引來黑狗兄吹口哨,或街上的人都住足相看。所以那時候的約會僅能在冰果室聊天,偶爾去看電影而已。像今天年青人的接吻、上下其手、摩鐵... 等是不可能的事,因為洞房花燭夜的翌晨,媒婆要來收落紅的白布,如果交不出落紅布來,馬上左右鄰居就會議論紛紛,成為茶餘飯後的話題,所以古早人在婚前都不敢輕舉妄動,要做「那件事」非要等到洞房花燭夜不可。我曾經對我準老婆開玩笑說,到時候我們用雞血擦在白布上交卷就行了,她說:「騙過媒婆也騙不了天地,萬萬不可」,我只好繼續堅持下去啦。
我們這年代以前,臺灣人娶某一定要過五關斬六將,節目非常複雜,它的過程是「問名」、「訂盟」、「納采」、「納幣」、「請期」、「迎婚」,稱為六禮,到老仙ㄟ這年代,把納采和納幣合二為一,稱為「完聘」,把六禮簡化為五禮,不過還是很複雜,不像現在的人因大家忙碌,一切從簡,樣樣都馬馬虎虎。
以前的媒人都是職業性的,她到處打聽誰家的子女未婚未嫁,把它整理成一本筆記本,看到有適配的人就努力跑腿,做成了就有大紅包可拿,據說,當媒人也可以養活一家人,不輸給現在的土地仲介。可是臺灣社會進入新潮時代之後,青年男女都是自由戀愛結婚,從此媒人這行業就走入歷史。
【老仙ㄟ雜談】老仙ㄟ娶某--做媒人 130829
版主: 版主021
-
- V3
- 文章: 3015
- 註冊時間: 週五 11月 03, 2006 11:46 pm
- 來自: 桃花島 桃花村5號
Re: 【老仙ㄟ雜談】老仙ㄟ娶某--做媒人 130829
以前,「對看」多數五、六人一起去,每個人都要矺茶甌(紅包),有的人看了幾十個對象也沒有看成功,光是包紅包就不知包了多少,所以臺語有一句:「看某看甲散去」,散去即是窮掉,也就是說,光是花掉相親的紅包錢就是一筆很大的錢。mowball 寫:新娘端甜茶出來請客人喝---現在是訂婚儀式的一項 (害羞扭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