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人自古以來即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文化傳統,也就是家族或宗族在漢人社會文化中是一個重要環節。
在早期的臺灣,祠堂是家族或宗族的精神中心,也是族人向心力的凝聚點,所以通常所見的祠堂都是風格古雅,氣勢宏大,肅穆莊嚴。祠堂是家族宗族的觀念、組織、制度的空間形態表現。
可是,自從民國60年代臺灣經濟起飛之後,臺灣的農業社會轉型為工商社會,人們的傳統家族或宗族文化有了劇烈的改變,現在的年輕人不再重視家族或宗族的文化。而當年不重視家族或宗族的所謂的年輕人,現在已逐漸步入老人。而過去重視家族重視祖先那一代的人,都已快凋零殆盡,老仙ㄟ預測,三十年後臺灣人祭拜祖先,祭祀祠堂可能成為稀罕的社會活動現象。
我想,以後的老人重視身體的健康,可能遠甚於重視家族宗族。據內政部於2010年3月份公告的老年人狀况調查統計:老年人自覺健康及身心功能狀况不佳者佔27.2%;如果光以獨居老年人來說,自覺健康及身心功能不好者佔31.5%;從整個老年人人口來說,有16.8%自理日常起居活動感覺有困難。
內政部統計資料指出;老年人對他們老年生活期望前三項,依序為:身體健康的生活、能與家人團圓和樂的生活、經濟來源無虞的生活;至於老年人生活最擔心的三項問題,依序為:自己的健康問題、經濟來源問題、自己生病照顧問題。從上面的統計數據發現,老年人最期待或最擔心的問題,即是「身體健康」,而不是像過去老人特別重視家族觀念。
最近2-30年的統計,由於年輕人口因工作上的需要,都往都會區集中,在鄉下只剩下一些老人,加上現在的年輕人晚婚、不婚、不生,所以三代同堂的家庭越來越少。在傳統習俗上,所謂家族就是三代同堂的聚合體將逐漸淡化。既然鄉下只剩老人,而年輕人卻往都會區集中,對於家族觀念,老年人與年輕人的距離就變得越來越疏遠。據報載:在許多鄉下的行政區域,老人人口在20-25%的鄉鎮很多,這種過度老化的鄉村,已成為今日政府施政的包袱。
現在的臺灣社會,老年人住鄉下,年輕人住都會區,只有過年過節或有重要選舉,年輕人才會回到鄉下向長輩請安與關心。但是畢竟次數有限,因而造成隔代越來越疏離,再下一代就更免談了。如果平時長輩有病痛,晚輩也不能親自回家照顧,多數都把他們弄到安養院、護理之家、呼吸治療院....去。
不過,今天社會型態的改變,或許成為許多年輕醫師轉型的契機,現在許多診所已兼營這類收容老人的場所。既然現在的老人重視身體健康比什麼都重要,而這種老人化的社會,未來政府也不得不重視這方面的施政,奉勸年輕的同業們,將來老人安養這一塊,可能比健保還要大塊,大家不妨有個心理準備。
再其次,最近各界正熱烈討論的話題即是「託老所」,大家都知道2015年之後,臺灣的老人人口將超過20%,在這麼多的老人家庭,並不是家家都能請得起外勞看護,而子女都出外忙事業,那麼老人怎麼辦?相信政府不可能放著不管,如果要管,「託老所」是最可行辦法之一,當然這是一塊大餅,線上少年仙ㄟ在健保制不好賺的情況之下,這一塊或許是多角化事業考慮之一,願提供建議。
【老仙ㄟ講夕陽】老人重視健康甚於重視家族 130613
版主: 版主021
-
- R3
- 文章: 391
- 註冊時間: 週六 11月 27, 2010 2:14 pm
Re: 【老仙ㄟ講夕陽】老人重視健康甚於重視家族 130613
親族和親戚不同,您所說的三代無了了是指親戚。joeyoung 寫:第一代親
二代表親
三代散了了
臺灣人重視的是親族關係,親族可以十代、廾代都繼續存在。
Re: 【老仙ㄟ講夕陽】老人重視健康甚於重視家族 130613
大雅老仙ㄟ 寫:親族和親戚不同,您所說的三代無了了是指親戚。joeyoung 寫:第一代親
二代表親
三代散了了
臺灣人重視的是親族關係,親族可以十代、廾代都繼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