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認為,健保局單從病人端下手,實在太不公平。如果健保局沒有管控醫院給予治療的恰當性、積極性,病人豈不被強迫變成健保的「金雞母」?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研究員張銘芳也說,忽然中風的人、有早療需求的孩子,復健對於他們是必要的治療,現在健保局沒有充分分析、找到浪費的根源,就貿然提高所有病人的負擔,只會讓真正有需要的人面臨龐大壓力。
物理治療學會理事簡文仁則指出,復健科病人是醫院穩定收入來源,為了讓病人感覺「物超所值」,醫師習慣開立項目繁多的治療處方,卻不積極規劃停止治療的目標,導致治療室人滿為患、治療品質低落。
他批評,如要減少浪費,健保局就不該讓復健科醫師來審查物理治療申報費用,他也譴責健保局這次決策並未聆聽物理治療界的意見。
復健醫學會理事長王顏和表示,須早期療育的孩子治療較密集,這是浪費嗎?希望政策做更細緻的考量。
劉建國表示,健保局此方案是從百姓口袋中掏錢,同一療程第二至六次的回診復健,將多花二百五十元;陳亭妃說,政府宣稱要健保改革,弄出二代健保補充保費,現在再一層層剝皮,改革到哪裡去了?
陳志芳也強調,中醫針灸不只傷科,內科、骨科、婦科或其他慢性的疾病,都可透過針灸治療,影響範圍很廣,加收部分負擔對患者是經濟負擔,宜審慎考量。
健保局醫務管理組副組長林阿明回應,目前物理復健的簡單、中度治療及中醫傷科治療,都是第二次起加收五十元,複雜治療、針灸沒有加收,造成不公平現象,希望在有限資源下,實行受益者付費的原則。全案會提到全民健康保險會討論,通過後實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