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氏王朝 亡國後的摧殘

歡迎大家來聊天,這裡不討論健保,大家放輕鬆,什麼都可以談,都可以來聊聊,但是政治相關文章不要在這裡談!

版主: 版主006

回覆文章
Boogy
V1
V1
文章: 1864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06, 2008 9:02 pm
擁有感謝: 1 次

鄭氏王朝 亡國後的摧殘

文章 Boogy »

鄭氏王朝
亡國後的摧殘


亡國後的摧殘

鄭成功清國佔有台灣後,對台灣的處理原則及事實:
一. 官員及兵將遷移 將東寧王朝的主臣全部遷至大陸居住,不可留在台灣,鄭家納入上三旗管束。文武官員,士兵分別遷至在山東、山西及河南諸省墾荒。如此台灣即失去了可能的領導人物。
二. 採取以漢治漢的策略。即是以攻台將領來壓制民鄭遺民,長期以攻台將領擔任地方軍事首長。如福建水師一職從一六八四年至一七二一年計三十七年間共歷施琅、張旺、吳英、施世驃四任提督,其中張旺任職二年非攻台將領外,其他皆是,尤其是施琅、施世驃父子共任職達二十五年之久。在路陸提督方面由萬正色、吳英、藍理皆為攻台將領。
攻台將領肆無忌憚佔領田畝,施琅佔良田達七千五百餘甲,部屬陳致遠二千餘甲,雖有諸羅縣令季麒光再三申請,清廷未加治罪。又施琅強要澎湖漁民每年繳納銀一千二百兩,在一七二九年(雍正七年)雖有福建水師提督反應要求撤銷,至一七三七年方制止,也就是在施琅死 後四十一年方停止。又路陸提督藍理在台灣霸市抽稅,婪贓累萬,其罪應斬,但康熙僅調職至京入旗。 如此優待曲意保全,是懼明鄭遺民仍會發動武裝抗清事件。
三. 採取以番制漢政策 利用原住民來制漢,在一六八四年(康熙二十三年)蔡機功招集二千餘人抗清,一六八九年(康熙二十八年)吞霄之役,清政府皆調原住民助攻。但此政策卻演變成後來漢、蕃和作抗清。
四. 移民政策 從閩粵地區引進大批人口,並安排聚居要地以便牽制原住漢人。在澎湖的南嶼(今名七美嶼)原本居民稠密,人口眾多,清軍入台後,認為此處地理是控扼戰略要地,即將原住漢人遷至八卓嶼,將南嶼交由攻台將領之親族、及清軍及其眷屬居住。又視移民至台灣為逃民,抓到要充軍,故多人選擇移民南洋。
五. 消除明鄭的廟宇建物 府治東安坊之二王廟、澎澎之將軍廟加以摧毀,在永曆二十年所建的台灣第一座文廟,清據時就改為府學,但是保生大帝廟得以保存,此為選擇性的加以消除,其對像是不容任何反清的英雄人物廟宇存在。原寧靖王朱術桂(請參閱p77)的王宅,在自縊前捐為寺庵,施琅入台後為給改為天妃宮,抹殺原為王邸之事實。
六. 改葬遷墳 除了上述鄭成功父子的墳墓遷至福建安南外,其他人員如鄭克在台灣的墳墓並沒有遷至安南,但卻離奇失蹤,不僅如此,所有明鄭時代官員如馬信、洪旭、王忠孝、陳永華等在台灣的墳墓,幾乎都完全消失無蹤,陳永華之墓僅尋著其墓碑,並無遺骨。 在此僅可推測清廷是有計畫的摧毀明鄭遺物、遺跡。嚴禁民間崇祀鄭成功。滿清政府為此將入土為安的民間習俗,在台灣更改為在下葬七、八年後,掘墳撿骨改葬,以掩飾毀人墳墓之惡行。並將此行為美化為孝順,廣為散佈。(ps)
七. 施琅仍懼鄭氏宗族,潛逃海外,密遣陳昂,出入於東西洋,緝訪五年。
八. 對台灣教育原本男多忠義女多貞烈的偉大情操,也如同內地,改為不講「忠」及「恥」之觀念,以消滅國家民族思想及愛國復仇精神。又毀朱文公祠,將朱熹的朱子學說排除。
九. 更改地名,如將東寧改為台灣,承天府改為台灣府,原天興縣、萬年縣改為諸羅縣、鳳山縣。此僅更改地名而無其他更動,可知這是政治上的考量,而非基於實質之需要。
十. 對台灣採用隔離、封鎖政策、嚴禁內地民眾,潛渡台灣:一六八四年清廷本欲大開海禁,任商漁渡台採捕,惟施琅拒之又請嚴禁惠、潮之民渡台。清廷俱從之。
十一. 滿清一佔據台灣,並確定其版圖是,東從羅漢門(今旗山附近)至莊內門,西至澎湖,南至沙馬磯(鵝鑾鼻),北達雞籠(基隆)。其他山區及東部地區全不計入。

曾任台灣總督府圖書館長日人山中樵指出,滿清政府為移除台灣人心中對鄭氏三代之事蹟,以免鄭成功之墓成為台灣人崇拜中心,而影響其統治。
雖然多方的處理,但台灣仍然不斷發生抗清事件。如一六八四年蔡機功等二千人起義,一六八八年陳辛等結合三十六番抗清事件,一六九六年吳球、朱友龍事件,一七○一年劉卻之役等。 尚有其他多起武裝抗清起義事件。東寧亡國三十八年後,即在一七二一年台灣民族英雄朱一貴領導大規模抗清戰爭,這也是台灣男子多忠義的具體表現。

在台灣的開墾生產方面,在鄭氏末期,因抽壯丁作戰,農業生產因人力減少而有影響。清軍入台後,鄭軍不論是否是生產者一律送回大陸,如此當然使得農業衰退。加上滿清限制大陸人民過海來台,使得生產萎縮。
一六八五年(康熙二十四年)沈紹宏請墾荒地其文:「…緣北路鹿野荒埔,原偽鄭時左武驤將軍舊荒營地一所,甚為廣闊。茲無人請耕,伏祈天台批准。…」
一六八八年由台灣開往日本的船在七月七日抵達長崎後稱:「本來尚有二船亦要來日本,但因台灣人口減少,無種蔗的人,糖的產量大減,如此貨量減少而無法成行。…糖和鹿皮的生產不及從前十分之一。」


薨于台灣,葬台南近郊,武定里洲,今鹽洲村洲仔尾(鄭仔寮)。一六八一年(永曆三十五年、康熙二十年),鄭經逝世,葬於墓旁。父子各有謚號,成功為武王,鄭經為文王。後洪門天地會將鄭成功奉為武宗。
一六九九年(康熙三十八年)事隔十七年,也就是滿清佔台後十七年,滿人為了防止這鄭氏父子陵墓遺留在台灣,成為復明運動的憑藉。所以康熙以美麗的詞藻「朱成功係明室遺臣,非朕之亂臣賊子」 下令將鄭成功、鄭經父子的靈柩掘出,離開台灣。看起來滿清對鄭氏父子頗為優渥,但若參看滿人如何對付鄭氏遺族,就很清楚了解,遷墓是對台灣人抗清活動的釜底抽薪之計。毫無善意可言。
同時又將鄭成功父子陵寢遺物及有關史蹟徹底破壞,將一切遺跡消毀。台灣在清據時期,滿清官員編修台灣方志時,不敢多說鄭氏父子的功蹟及其陵寢,以免賈禍。
于五月二十二日改葬福建南安縣康站鄉,覆船山。
鄭克塽及其家人得知其父及祖父欲改葬時,因無行動自由的權利,必須向清廷申請,方得回到安南辦事。鄭克塽不能獲淮,其原因台灣抗清事件前仆後繼,若放克塽出旗歸故里,有如放虎歸山,給予抗清人士莫大的鼓舞。 所以申請後僅有鄭克塽之弟鄭克舉一人獲准前往安南,雖在墓誌銘上以克塽名立的,但很明顯的可以看出這是清廷主事者,鄭克塽只是被用來當人頭,尤其是鄭家財力已竭,所以其他鄭氏族欲南下處理改葬皆不能獲准,鄭氏遺族受到的監管,絲毫不放鬆。改葬後在安南也無任何鄭氏親人居留承祀事。
在台南永康鄉網寮村有一座二王廟,據聞這是後人私下為紀念,這台灣民族英雄而建立的。
代天巡狩神是台灣眾多神祇之一,但此神祇在中國內地並無。此神是其人生前曾代天子職權,對國家有重大貢獻,故死後被人建廟崇祀。在台灣有代天巡狩神,表示其人功在台灣,而僅奉祀在台灣府。可知這就是鄭成功父子,為後人所崇祀。 在滿清異族統治下的台灣,為避免因拜此漢人英雄而惹禍,遂以代天巡狩神之名來取代。
延平郡王祠:在台南市東區開山路原本有一座小祠,滿清入侵台灣時稱為開山廟,得以幸存。至一八七五年方改建為延平邵王祠。日人擴建之,並改稱為「開山神社」。

ps: 撿骨的由來嗎?

http://www.taiwanus.net/history/2/54.htm
最後由 Boogy 於 週一 4月 08, 2013 3:57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3 次。
Boogy
V1
V1
文章: 1864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06, 2008 9:02 pm
擁有感謝: 1 次

Re: 鄭氏王朝 亡國後的摧殘

文章 Boogy »

投降後的人員處置

一六八三年八月施琅由鹿耳門登陸台灣後,不用戰爭即佔領台灣,結束了鄭氏王朝,於是東寧王朝文武大臣,及明朝宗室計有萬人,全部依「偽文武官員丁卒,與各省難民」分別被載入大陸內地各省墾荒。墾荒原本在一六五六年就出現在黃梧的平海五策(請參閱p17)中的第五策。
鄭克塽降清後,封為正黃旗漢軍公。他向清帝說他生長在南方,身體孱弱,懼北地寒冷,請求居住在福建他祖先居住的地方。清廷不淮,將他幽禁在北京,是一種外表塗了黃金的囚獄,雖授以公爵稱號-漢軍公,卻有銜無職,坐吃山空,至一六九三年清廷方賞給克塽之弟鄭克舉一個佐領 。但鄭家人口眾多,一個佐領仍無法維持生活,因此請求歸還在閩、粵被侵佔的祖產,結果是在晉江、同安、漳州、廣東各地祖產全被地方官所佔,非但不還,反將鄭氏家人誘往數年,拖斃二命。 鄭克塽死亡後,其母黃氏再向清廷要求發還鄭家產業,雖有下令清查,但不了了之。 又在精神上鄭氏在北京動輒得咎,因小事而使克塽之子鄭安福被革職,鄭克塙被降調,至一七二八年(雍正六年),僅剩下半個佐領,鄭氏一族因家產耗盡,子孫逐漸衰頹,慢慢地從歷史舞台上消失。
當鄭芝龍降清時,完全是誠意,自動獻上全閩,當時鄭成功等尚未下海與清對抗,應是沒有危險,但是清人仍將他挾持北上,授以官銜,後不能說服鄭成功則正式囚禁,全家十一口同一日集體被屠殺。
鄭泰家族的鄭纘緒(請參閱p36)是與鄭經有血債的,降清後,清人對這有影響力的人,並不放心,逼遷北方監視,同時達成脫離支持的群眾。鄭泰之兄鄭階、弟鳴駿,子纘緒、孫脩典、侄纘祖、纘昌、侄孫脩敏等全部都被送至北京入旗。 鄭脩敏在入京的路上得知母亡,欲奔喪不允,強被抬入京,哭母至死,不得不令人鼻酸。又鄭修典在京被徵,從征厄魯特(請參閱p83)。在各種滿人的壓力下,以致引起鄭泰的日本存銀,最後交給鄭經。(請參閱p37)

馮錫範、劉國軒等東寧王朝之棟樑,國亡之後,也受封為總兵,也是有銜無職,二人俱令赴京。 沒有東寧王朝後的降將,是根本沒有利用價值。古人有云「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這就是沒有了東寧,也就是沒有飛鳥與狡兔,再好的弓與狗,只有藏起來,或則將狗煮來吃。 降將都想居住在福建(含台灣,因台灣屬閩省),但沒有居住之自由,計有武職一千六百餘人,文職人員四百人,兵四萬餘人,全部強迫分配至山東、山西、河南荒蕪之地墾荒。 那奸計、奪權、弒君也狂費工夫,亡國之臣的第二、三代也永世沈淪。悔之晚矣!

降後的強壯者,派出各戰場當敢死隊,不死不歸,留在各省墾荒之老弱,也讓他們顛沛流離,甚至連起碼之住屋都沒有。一六八五、一六八六年(康熙二十四、二十五年)山東布政使黃元驥是福建人,見到這些東寧降兵,生活實在太苦了。 所以建築了棲流所以收容,但他不知上意是要消耗閩台人士,為此受到撤職失官,可見滿清對台閩之恨與懼。

雅克薩(請參閱p87)戰役後,清廷再以台灣兵攻打厄魯特。厄魯特即元代時所稱的瓦刺,瓦刺後分為四部,其中準噶爾最強大,又將四部統一。 一六七三年(康熙十二年)噶爾丹自立為準噶爾汗,統一諸部; 擁有天山南北路及科布多、青海、喀爾喀等地,自以為成吉思汗後的第二雄主,遂南下進攻內蒙古。康熙下詔親征,從一六九○年(康熙二十九年)至一六九七年計七年間,才克厄魯特。

台灣兵介入戰役雖無詳細述明加入攻厄魯特如雅克薩戰役,但是從福建地方志人物列傳中即有印証。既因台、閩籍軍人很強悍,從一六四六年鄭成功起兵至一六八三年鄭克塽投降計三十七年,讓滿清吃足苦頭。滿人能不對尚存的台閩軍人心存恐懼。所以盡量消耗降清人員,也就是將優良的水師派至西北沙漠地帶,用意即在以戰爭消滅明鄭降清官兵之精銳,根本不在乎是先降,仰是後降,水師陸師,也不論是否與明鄭有血海深仇,如鄭泰家族,一視同仁,殺無赦。 究其原因無他,即是國已亡,再也用不到像修來館(請參閱p67)的方式。滿人的看法是先降、後降皆歸屬於反清人士,有何區別!也不用區別。


http://www.taiwanus.net/history/2/52.htm
最後由 Boogy 於 週一 4月 08, 2013 3:50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Boogy
V1
V1
文章: 1864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06, 2008 9:02 pm
擁有感謝: 1 次

Re: 鄭氏王朝 亡國後的摧殘

文章 Boogy »

台灣藤牌兵征俄

自從康熙消滅了台灣鄭氏東寧王朝後,對鄭氏所遺下的兵將及王公大臣的處理,在史台灣藤牌兵討俄之記載中有較詳盡的述說。
雅克薩城位在今俄羅斯 西伯利亞尼布楚之東,瀕黑龍江北岸,外興安嶺之南,俄人稱為「阿勒巴金」 。俄人乘滿清入關無暇北顧之際,就佔據黑龍江,入侵「索倫」部人所生息的雅克薩地方,並且築柵木城,以為永久之居。並以此為基地不斷侵向索倫、達呼爾等部。又沿黑龍江向東出松花江,將勢力伸入滿州腹地。 同時在莫斯科的俄皇卻向清人佯示恭順,貢使不絕,大玩兩面手法,清人陷入圈套中。
一六七六年(康熙十五年)俄使來進貢,清皇令俄使轉諭俄皇「嚴禁羅剎侵擾黑龍江邊境」;但是進貢、寇邊如故。
一六八二年八月滿清業已消滅三藩抗清,就有餘力看顧北方。就派都統彭春(朋春、彭椿)、副都統郎談(郎坦)兩個滿將,帶兵至索倫、達呼爾觀察俄人入侵情形。十二月郎談回奏:「攻取羅剎甚易。」並說明其方法是利用軍隊將雅克薩 的外圍控制住,再刈其田禾,如此封鎖則羅剎將被困住。
既然如此,則應就地解決,但是康熙卻調動各地原鄭氏王朝的士兵將領,于是從山東、山西、河南三省墾荒的台灣降兵中,挑選多年來令滿清畏懼強悍的藤牌兵五百名來抗俄。生長在亞熱帶的台灣,是否能適應寒冷的北方氣候,南方人遠戍北方,這是僅次於死罪的刑罰。南方人到極北去,往往是九死一生的。但這五百名台灣藤牌兵在奉派出關時,是代替黑龍江守城種地的。有人稱之為借刀殺人之計。
在一六八五年(康熙二十四年)也就是在消滅明鄭後二年與俄羅斯在雅克薩發生戰爭。 這次戰爭是由彭春率領水、陸兩軍三千人北征。彭春命林興珠帶領台灣的五百名藤牌兵參戰。林興珠原屬鄭成功的部將,在黃梧降清不久亦降清,三藩抗清時他又反清投吳三桂,最後又降清。他深知藤牌兵的利害及運作,並曾在康熙帝前示範。 在五月二十三日彭春率兵至雅克薩城,圍城使內外斷絕交通,城中人少,多人在城外未入城,城中有巨砲,但砲手皆在城外,無法發揮砲的威力,此城堅固一時難攻下。五以二十五日俄人援兵從七百里外,乘木筏順流而下。 此時林興珠率其五百台灣藤牌兵前往迎敵,令五百人裸身下水在黑龍江中,將藤牌用頭頂住,手持揙刀前進。羅剎見到驚慌不已,大叫「大帽韃子」;此時藤牌兵皆在水中,俄人火器攻擊無效,又藤牌是盾牌也,保護頭部,再以長刀掠牌上,專攻俄人之腳,半數俄兵被殺,其餘奔潰逃亡。戰畢而此五百藤牌兵並無一人喪命。擊潰援兵後再將兵圍城,將城四周堆草焚城,俄人投降。清軍於正摧毀雅克薩的城壘房屋後,旋即撤回璦琿。
是年年底,俄人復返重築雅克薩城。於是在一六八六年康熙派黑龍江將軍薩布素率寧古塔兵二千及台灣藤牌兵一百名再攻雅克薩城。在城西瀕江,三面掘壕、築壘為長圍。俄將額里克舍出城為台灣藤牌兵所殺,其他尚無戰事,此時有荷蘭王 之使節來斡旋,俄人請求先撤雅克薩城,因此演變清俄在一六八九年(清康熙二十八年)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雅克薩仍屬中方 。
這五百台灣藤牌兵在戰場上立下奇功,但是事後並無獎賞,也無一人得以回到原來開墾的山東、山西、河南三省,更不用說回到南方的故鄉。後人說所有台灣藤牌全部被清軍所殺。
林興珠討俄有功,康熙對他賞有職官,但馬上藉故褫奪其職。

http://www.taiwanus.net/history/2/55.htm
最後由 Boogy 於 週一 4月 08, 2013 3:51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Boogy
V1
V1
文章: 1864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06, 2008 9:02 pm
擁有感謝: 1 次

Re: 鄭氏王朝 亡國後的摧殘

文章 Boogy »

亡國後的海上

東寧王國滅後,其殘餘部隊散佈四處,計有原禮武鎮總兵楊彥迪,率船艦在廣南、柬埔寨活動,又有二鎮總兵周雲隆率一隊船在舟山,房錫鵬也有一支船隊在浙江烏洋,黃進在琉球。
黃進後與楊彥迪合兵,成為不降清的中心,但楊彥因妻小在台灣,受到牽制而投清,故部隊由黃進取而代之。活動在越南,損及越南政府阮氏。故在一六八九年對黃進出兵驅離。並以陳上川取代之,陳上川原為東寧部將,與楊彥迪同時奔投廣南,他之受到越南政府的協助,是因陳上川在武力上與黃進同,即保有戰鬥力不墜外,他又招華商,營建市街,使邊和成為繁榮的都會。陳上川與越南政府相安,至一七一五年陳上川病故後由其子、孫三代繼續領導,駐守廣南達五十年之久。在廣南地區也建立廟宇,祭祀明朝歷代皇帝神位。
海上的殘餘力量,若加上台灣內部的反清結合,將對滿清構成重大的威脅。因此滿人除了努力消滅降清人員外,對治理台灣也交由攻台將領主導,他們犯了再大的貪贓枉法也曲意容忍,因滿人無水師,施琅以滿人的姿態,對這批善於海戰之人盡速消耗,如此又讓台灣人民受盡煎熬。


http://www.taiwanus.net/history/2/56.htm
頭像
smallant
榮譽院長級
榮譽院長級
文章: 105492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10, 2008 5:50 pm
表達感謝: 41 次
擁有感謝: 49 次

Re: 鄭氏王朝 亡國後的摧殘

文章 smallant »

謝謝提供資料
頭像
鳴人
院長級
院長級
文章: 23374
註冊時間: 週四 1月 11, 2007 10:04 am
來自: 木葉忍者村
擁有感謝: 1 次

Re: 鄭氏王朝 亡國後的摧殘

文章 鳴人 »

不論是明鄭和荷蘭對台灣平埔族的高壓恐怖統治
或滿清對明鄭遺族的高壓恐怖統治
乃至日本人對台灣民主國成員家族的高壓恐怖統治
以至蔣政權的228和白色恐怖
都是如出一轍
我們也可很悲觀的認為
不久的未來,另一個外來政權,
可能會一樣
卡卡西老師說:
果然是意外性第一的忍者啊!
auricle
院長級
院長級
文章: 28839
註冊時間: 週五 6月 23, 2006 6:18 pm
來自: 黑心島國

Re: 鄭氏王朝 亡國後的摧殘

文章 auricle »

好厲害 ! (GOODJOB)
min
榮譽院長級
榮譽院長級
文章: 34397
註冊時間: 週六 10月 13, 2012 8:39 am
表達感謝: 39 次
擁有感謝: 18 次

Re: 鄭氏王朝 亡國後的摧殘

文章 min »

歷史是一面鏡子.可是人類卻往往無法記取教訓.
頭像
DR.HSU
Angel
Angel
文章: 20167
註冊時間: 週六 7月 08, 2006 8:45 pm

Re: 鄭氏王朝 亡國後的摧殘

文章 DR.HSU »

古今中外.政治上軍事上對於反對者的處理.幾乎都是殺殺殺.史蹟斑斑.血跡也斑斑.
不過清初對於降者用盡心機趕盡殺絕.實是可惡已極.
健保給付及醫院敍薪制度,讓部份醫師認為多開藥多做檢查處置,自己的 薪水便可以增加。忽略了對病患真正有益的治療。
較好的醫療制度應該讓醫師的業績與薪水脫勾。這樣醫師在診治病患時才不會因為自己的經濟考量而迷失了醫師應該執行的正確治療。

常態性抽審時,一般按規矩申報的小診所常受無妄之災,因為審查醫師為了有核刪業績,就會想盡辦法從雞蛋中挑石頭,因而造成嚴重不合理的核刪案件。
所以說穿了,常態性抽審只是個自欺欺人的樣板戲碼。刪者心虛,被刪者憤怒。
colonel
V1
V1
文章: 1343
註冊時間: 週二 10月 02, 2007 4:53 pm
來自: 春城何處不飛花

Re: 鄭氏王朝 亡國後的摧殘

文章 colonel »

鄭成功的兇狠比荷蘭人有過之而無不及
沙轆社原本有數百人,可是被鄭成功的部將劉國軒一,殺得只剩下6人,連小孩都不留。屠殺其他平埔族更是不勝枚舉,罄竹難書
台灣竟然還有人在拜「國姓爺」,可悲
汝負我命,我還汝債,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生死。
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纏縛。
唯殺盜淫三為根本。以是因緣,業果相續。
——《楞嚴經·卷四》
Boogy
V1
V1
文章: 1864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06, 2008 9:02 pm
擁有感謝: 1 次

Re: 鄭氏王朝 亡國後的摧殘

文章 Boogy »

明軍清軍 都是大漢軍

國軍共軍 都是中國軍

到時候,到處征戰的,恐怕是國軍....

直到消耗完為止....

(怕怕)
Boogy
V1
V1
文章: 1864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06, 2008 9:02 pm
擁有感謝: 1 次

Re: 鄭氏王朝 亡國後的摧殘

文章 Boogy »

colonel 寫:鄭成功的兇狠比荷蘭人有過之而無不及
沙轆社原本有數百人,可是被鄭成功的部將劉國軒一,殺得只剩下6人,連小孩都不留。屠殺其他平埔族更是不勝枚舉,罄竹難書
台灣竟然還有人在拜「國姓爺」,可悲
請參考一下

台灣民族英雄 郭懷一 ( 比賽德克巴萊更偉大的故事)

了解一下, 荷蘭人殖民地統治下 的光景 .
回覆文章

回到「★ 談天說地,無所不談,就是不談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