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東亮/錢永遠不夠用──全民健保的終極挑戰
版主: 版主021
-
- V1
- 文章: 1565
- 註冊時間: 週六 11月 17, 2007 11:02 pm
- 來自: 台北
江東亮/錢永遠不夠用──全民健保的終極挑戰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 ... _ID=415907
2012/10/02
【聯合報/江東亮】
全民健保開辦以來,所有健保局總經理和局長,除了葉金川以外,都要跑三點半,所有衛生署長,除了張博雅以外,都要為健保收支短絀大傷腦筋,甚至辭職下台。看起來,錢不夠用似乎是全民健保的終極挑戰。
全民健保的錢不夠用──是收入太少,還是花費太多?
根據健保局資料,以2011年為例,應收保險費為4695億,應付醫療費用4582億,剩餘113億,但填補歷年短絀後,仍不足55億。
事實上,全民健保經常出現財務赤字,但由於健保局的管理能力相當不錯,加上擴大費基、提高保險費率,以及挹注菸捐、公益彩券分配等額外收入,缺口一直都不大。
追根究柢,終極挑戰其實來自:醫療費用上漲速度比保費收入快。與開辦當年比較,2011年健保保費收入大約成長1.0倍,但醫療費用卻成長1.4倍。
更糟的是,同一時期平均家戶可支配所得只增加12%。因此,多繳保費即意味排擠其他家庭消費支出,也難怪大家對提高保險費率的政策非常不滿意。
展望未來,我們的收入會大幅增加嗎?新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全球金融危機不斷,現在邁入第二個十年,經濟發展仍然跌跌撞撞,台灣甚至出現罕見的連續十個不景氣藍燈,勞委會主委亦剛為基本工資調漲跳票而掛冠求去,短期內實在看不到逆轉勝。
所以,是不是能夠體諒大家希望降低二代健保費率、調高補充保費扣繳門檻的鬱卒心情?
另一方面,控制醫療費用高漲的可能性又如何?
根據健保局資料,從2001年到2011年名目醫療費用的年成長率為4.1%。進一步分解後,可以發現成長率來源分別為:醫療通膨0.4%,保險人口增加0.6%,保險人口老化1.2%,以及醫療服務密度1.9%。其中,醫療通膨、保險人口增加及老化皆非協商因素,亦即2.2%的成長率不在衛生署或健保局的控制範圍。
因此,只剩下醫療服務密度!就分解方法而言,醫療服務密度是殘餘值,內容包括但不限於醫療服務量的增加、醫療資源投入組合的改變、新醫療科技的引進、對醫療品質的要求等等,而這些因素又有更上游的決定因素,例如:醫療市場結構、醫療支付制度、醫療科技創新,以及社會的期待。
所以,我們可以努力的地方仍然很多。例如,實施風險校正之論人計酬支付制度,以避免目前論量計酬制度下,「多做,多收入」的誘因。
其次,普遍提供優質就醫資訊,以鼓勵病人選擇適當就醫場所。又如,建立醫療科技評估制度,決定引進新藥物、手術、儀器或設備的優先次序。此外,推動由病患本人或家屬簽署放棄急救同意書,在臨終、瀕死或無生命徵象時,不施予心肺復甦術等等。
然而,這些新健保政策或制度,不一定都能減緩醫療費用的上漲速度,有的甚至會增加醫療費用的支出。但可以預期的是,將有助於減少醫療資源浪費以及提高醫療利用效率。
最後,必須特別指出的是,隨著台灣醫院不斷大型化,醫療體系大傾斜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就每千人口急性病床數而言,現在美國已經下降接近3張,而台灣卻超過6張;就住院狀況而言,相較於美國每9人住院,只有1人住醫學中心,台灣入住醫學中心的比率竟然高達三分之一。
這種醫療市場結構扭曲的趨勢,應該與醫療服務密度每年成長1.9%有密切關係,而且遺憾的是,如果情況繼續惡化,以後任何醫療院所不管如何努力,氧氣都會越來越稀薄──事實上,全民健保錢不夠用的挑戰,也將更加嚴峻。
(本文作者江東亮,為台大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教授)
2012/10/02
【聯合報/江東亮】
全民健保開辦以來,所有健保局總經理和局長,除了葉金川以外,都要跑三點半,所有衛生署長,除了張博雅以外,都要為健保收支短絀大傷腦筋,甚至辭職下台。看起來,錢不夠用似乎是全民健保的終極挑戰。
全民健保的錢不夠用──是收入太少,還是花費太多?
根據健保局資料,以2011年為例,應收保險費為4695億,應付醫療費用4582億,剩餘113億,但填補歷年短絀後,仍不足55億。
事實上,全民健保經常出現財務赤字,但由於健保局的管理能力相當不錯,加上擴大費基、提高保險費率,以及挹注菸捐、公益彩券分配等額外收入,缺口一直都不大。
追根究柢,終極挑戰其實來自:醫療費用上漲速度比保費收入快。與開辦當年比較,2011年健保保費收入大約成長1.0倍,但醫療費用卻成長1.4倍。
更糟的是,同一時期平均家戶可支配所得只增加12%。因此,多繳保費即意味排擠其他家庭消費支出,也難怪大家對提高保險費率的政策非常不滿意。
展望未來,我們的收入會大幅增加嗎?新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全球金融危機不斷,現在邁入第二個十年,經濟發展仍然跌跌撞撞,台灣甚至出現罕見的連續十個不景氣藍燈,勞委會主委亦剛為基本工資調漲跳票而掛冠求去,短期內實在看不到逆轉勝。
所以,是不是能夠體諒大家希望降低二代健保費率、調高補充保費扣繳門檻的鬱卒心情?
另一方面,控制醫療費用高漲的可能性又如何?
根據健保局資料,從2001年到2011年名目醫療費用的年成長率為4.1%。進一步分解後,可以發現成長率來源分別為:醫療通膨0.4%,保險人口增加0.6%,保險人口老化1.2%,以及醫療服務密度1.9%。其中,醫療通膨、保險人口增加及老化皆非協商因素,亦即2.2%的成長率不在衛生署或健保局的控制範圍。
因此,只剩下醫療服務密度!就分解方法而言,醫療服務密度是殘餘值,內容包括但不限於醫療服務量的增加、醫療資源投入組合的改變、新醫療科技的引進、對醫療品質的要求等等,而這些因素又有更上游的決定因素,例如:醫療市場結構、醫療支付制度、醫療科技創新,以及社會的期待。
所以,我們可以努力的地方仍然很多。例如,實施風險校正之論人計酬支付制度,以避免目前論量計酬制度下,「多做,多收入」的誘因。
其次,普遍提供優質就醫資訊,以鼓勵病人選擇適當就醫場所。又如,建立醫療科技評估制度,決定引進新藥物、手術、儀器或設備的優先次序。此外,推動由病患本人或家屬簽署放棄急救同意書,在臨終、瀕死或無生命徵象時,不施予心肺復甦術等等。
然而,這些新健保政策或制度,不一定都能減緩醫療費用的上漲速度,有的甚至會增加醫療費用的支出。但可以預期的是,將有助於減少醫療資源浪費以及提高醫療利用效率。
最後,必須特別指出的是,隨著台灣醫院不斷大型化,醫療體系大傾斜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就每千人口急性病床數而言,現在美國已經下降接近3張,而台灣卻超過6張;就住院狀況而言,相較於美國每9人住院,只有1人住醫學中心,台灣入住醫學中心的比率竟然高達三分之一。
這種醫療市場結構扭曲的趨勢,應該與醫療服務密度每年成長1.9%有密切關係,而且遺憾的是,如果情況繼續惡化,以後任何醫療院所不管如何努力,氧氣都會越來越稀薄──事實上,全民健保錢不夠用的挑戰,也將更加嚴峻。
(本文作者江東亮,為台大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教授)
-
- CR
- 文章: 648
- 註冊時間: 週五 7月 21, 2006 10:49 pm
- Thanatos
- 指導教授
- 文章: 9139
- 註冊時間: 週四 5月 13, 2010 9:23 am
- 來自: 烏賊帝國
Re: 江東亮/錢永遠不夠用──全民健保的終極挑戰
我想這篇一般民眾不會看懂
但說到論人計酬還是回到前幾天的討論串
「要限制民眾就診方式選擇」
是政治問題
門都沒有
但說到論人計酬還是回到前幾天的討論串
「要限制民眾就診方式選擇」
是政治問題
門都沒有
人生哪有辦得完
知是夢幻哪來坎
理上辦事存善念
忽然夢了記得返
-
- 榮譽院長級
- 文章: 59129
-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6, 2009 8:10 pm
- 來自: 集合住宅
Re: 江東亮/錢永遠不夠用──全民健保的終極挑戰
仇醫公衛蛋頭學者卸責之詞
通篇不提~當初為何用4%開辦的?誰精算的?還連牙醫中醫都保進去
還有臉提美國 撿人家其中一個比較小(但費用沒有比較省!)的數據講 怎麼不提美國醫療費用佔GDP12%以上?
一開辦就先污了醫界三千億 在那百分之一二打轉做什麼
而且是每年三千億 十六年下來就五兆了 醫療服務業能不四大皆空嗎?
通篇不提~當初為何用4%開辦的?誰精算的?還連牙醫中醫都保進去
還有臉提美國 撿人家其中一個比較小(但費用沒有比較省!)的數據講 怎麼不提美國醫療費用佔GDP12%以上?
一開辦就先污了醫界三千億 在那百分之一二打轉做什麼
而且是每年三千億 十六年下來就五兆了 醫療服務業能不四大皆空嗎?
-
- V1
- 文章: 1894
- 註冊時間: 週六 9月 26, 2009 4:40 pm
Re: 江東亮/錢永遠不夠用──全民健保的終極挑戰
不回歸使用者付費
錢怎麼可能夠用?
「多做,多收入」~
病人來
把脈聽診就可以診斷?
只做echo
上了法庭又說未做CT有疏失!
病人多
是我們去門口招客嗎?
明明不給付
病人去投訴
又會回都給付
... 唉, 說不完啦~
錢怎麼可能夠用?
「多做,多收入」~
病人來
把脈聽診就可以診斷?
只做echo
上了法庭又說未做CT有疏失!
病人多
是我們去門口招客嗎?
明明不給付
病人去投訴
又會回都給付
... 唉, 說不完啦~
-
- 院長級
- 文章: 28839
- 註冊時間: 週五 6月 23, 2006 6:18 pm
- 來自: 黑心島國
-
- 院長級
- 文章: 17286
- 註冊時間: 週日 11月 04, 2007 5:19 pm
Re: 江東亮/錢永遠不夠用──全民健保的終極挑戰
全民健保可拆成四部份看
全民----沒有一家保險公司願意這樣承保,會賠死
健康----這算是預防性公衛政策,應和醫療保險掛勾,只是要從健保上摳錢
醫療----第一次聽說醫療這種東西有打折的,全世界都實報時銷,只有台灣強迫醫界低價承接
保險----保費低到離譜,沒交保費的也可用健保,以後再慢慢還,這根本違反保險精神
不幸的是
這四道緊箍咒
全部加在醫師身上
最近聽說一位年輕的牙醫老弟
大公司老闆拿120萬給他做植牙
單是這單生意
就夠一位醫師在健保上做多久
馬桶的政績
卻是四萬醫師的悲哀
全民----沒有一家保險公司願意這樣承保,會賠死
健康----這算是預防性公衛政策,應和醫療保險掛勾,只是要從健保上摳錢
醫療----第一次聽說醫療這種東西有打折的,全世界都實報時銷,只有台灣強迫醫界低價承接
保險----保費低到離譜,沒交保費的也可用健保,以後再慢慢還,這根本違反保險精神
不幸的是
這四道緊箍咒
全部加在醫師身上
最近聽說一位年輕的牙醫老弟
大公司老闆拿120萬給他做植牙
單是這單生意
就夠一位醫師在健保上做多久
馬桶的政績
卻是四萬醫師的悲哀
朱立倫說「紅共要毀滅中華民國,但綠共才是現在台灣最大的危機。」
可是國民黨最近都去跟紅共握手啊
-
- R3
- 文章: 331
- 註冊時間: 週四 7月 22, 2010 8:09 pm
Re: 江東亮/錢永遠不夠用──全民健保的終極挑戰
這句話道出「實情」!image 寫:仇醫公衛蛋頭學者卸責之詞
通篇不提~當初為何用4%開辦的?誰精算的?還連牙醫中醫都保進去
還有臉提美國 撿人家其中一個比較小(但費用沒有比較省!)的數據講 怎麼不提美國醫療費用佔GDP12%以上?
一開辦就先污了醫界三千億 在那百分之一二打轉做什麼
而且是每年三千億 十六年下來就五兆了 醫療服務業能不四大皆空嗎?
前年年底,為了通過二代健保,分了幾個主題,舉行分區說明會;
在中區的場子中,尚在位的長官(衛教背景)直言:朝「公醫制度」進行......
現在發現情勢變更,所以卸責中......
只要醫界專業夠強、尊嚴一致,才能起帶頭作用!
20141225白色的力量、小柯當市長!謙卑、冷靜、忍耐
醫師像鋼球,顆顆硬梆梆;
政客喜搖晃,乒乓好好聽。
--具醫師身分高官的感慨!
醫師像水銀,外強內同心;
政客敢搖晃,小顆變大顆、小科變大科、小柯變大柯......
--具醫師身分著者的建議!
醫師像鋼球,顆顆硬梆梆;
政客喜搖晃,乒乓好好聽。
--具醫師身分高官的感慨!
醫師像水銀,外強內同心;
政客敢搖晃,小顆變大顆、小科變大科、小柯變大柯......
--具醫師身分著者的建議!
-
- R2
- 文章: 251
- 註冊時間: 週四 12月 29, 2011 10:00 am
- 來自: +1
-
- R3
- 文章: 331
- 註冊時間: 週四 7月 22, 2010 8:09 pm
Re: 江東亮/錢永遠不夠用──全民健保的終極挑戰
在台灣,甚麼人或角色都可以挑戰,包括現任或卸任總統!oldlarge 寫: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 ... _ID=415907
2012/10/02
【聯合報/江東亮】
全民健保開辦以來,所有健保局總經理和局長,除了葉金川以外,都要跑三點半,所有衛生署長,除了張博雅以外,都要為健保收支短絀大傷腦筋,甚至辭職下台。看起來,錢不夠用似乎是全民健保的終極挑戰。
全民健保的錢不夠用──是收入太少,還是花費太多?
根據健保局資料,以2011年為例,應收保險費為4695億,應付醫療費用4582億,剩餘113億,但填補歷年短絀後,仍不足55億。
事實上,全民健保經常出現財務赤字,但由於健保局的管理能力相當不錯,加上擴大費基、提高保險費率,以及挹注菸捐、公益彩券分配等額外收入,缺口一直都不大。
追根究柢,終極挑戰其實來自:醫療費用上漲速度比保費收入快。與開辦當年比較,2011年健保保費收入大約成長1.0倍,但醫療費用卻成長1.4倍。
更糟的是,同一時期平均家戶可支配所得只增加12%。因此,多繳保費即意味排擠其他家庭消費支出,也難怪大家對提高保險費率的政策非常不滿意。
展望未來,我們的收入會大幅增加嗎?新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全球金融危機不斷,現在邁入第二個十年,經濟發展仍然跌跌撞撞,台灣甚至出現罕見的連續十個不景氣藍燈,勞委會主委亦剛為基本工資調漲跳票而掛冠求去,短期內實在看不到逆轉勝。
所以,是不是能夠體諒大家希望降低二代健保費率、調高補充保費扣繳門檻的鬱卒心情?
另一方面,控制醫療費用高漲的可能性又如何?
根據健保局資料,從2001年到2011年名目醫療費用的年成長率為4.1%。進一步分解後,可以發現成長率來源分別為:醫療通膨0.4%,保險人口增加0.6%,保險人口老化1.2%,以及醫療服務密度1.9%。其中,醫療通膨、保險人口增加及老化皆非協商因素,亦即2.2%的成長率不在衛生署或健保局的控制範圍。
因此,只剩下醫療服務密度!就分解方法而言,醫療服務密度是殘餘值,內容包括但不限於醫療服務量的增加、醫療資源投入組合的改變、新醫療科技的引進、對醫療品質的要求等等,而這些因素又有更上游的決定因素,例如:醫療市場結構、醫療支付制度、醫療科技創新,以及社會的期待。
所以,我們可以努力的地方仍然很多。例如,實施風險校正之論人計酬支付制度,以避免目前論量計酬制度下,「多做,多收入」的誘因。
其次,普遍提供優質就醫資訊,以鼓勵病人選擇適當就醫場所。又如,建立醫療科技評估制度,決定引進新藥物、手術、儀器或設備的優先次序。此外,推動由病患本人或家屬簽署放棄急救同意書,在臨終、瀕死或無生命徵象時,不施予心肺復甦術等等。
然而,這些新健保政策或制度,不一定都能減緩醫療費用的上漲速度,有的甚至會增加醫療費用的支出。但可以預期的是,將有助於減少醫療資源浪費以及提高醫療利用效率。
最後,必須特別指出的是,隨著台灣醫院不斷大型化,醫療體系大傾斜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就每千人口急性病床數而言,現在美國已經下降接近3張,而台灣卻超過6張;就住院狀況而言,相較於美國每9人住院,只有1人住醫學中心,台灣入住醫學中心的比率竟然高達三分之一。
這種醫療市場結構扭曲的趨勢,應該與醫療服務密度每年成長1.9%有密切關係,而且遺憾的是,如果情況繼續惡化,以後任何醫療院所不管如何努力,氧氣都會越來越稀薄──事實上,全民健保錢不夠用的挑戰,也將更加嚴峻。
(本文作者江東亮,為台大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教授)
回歸正題......
臺灣的醫學中心太多了,衛生署的資料,總數上限原則如下:
詳細資料網址:http://dohlaw.doh.gov.tw/Chi/FLAW/FLAWDAT0202.asp
六、醫學中心合格家數之評定,依下列原則辦理:
(一)以各一級醫療區域(如附件二)之每兩百萬人口數得評定一家合格醫學中心為上限。
目前醫學中心總數23家,照衛生署的原則:上限是 家?
20141225白色的力量、小柯當市長!謙卑、冷靜、忍耐
醫師像鋼球,顆顆硬梆梆;
政客喜搖晃,乒乓好好聽。
--具醫師身分高官的感慨!
醫師像水銀,外強內同心;
政客敢搖晃,小顆變大顆、小科變大科、小柯變大柯......
--具醫師身分著者的建議!
醫師像鋼球,顆顆硬梆梆;
政客喜搖晃,乒乓好好聽。
--具醫師身分高官的感慨!
醫師像水銀,外強內同心;
政客敢搖晃,小顆變大顆、小科變大科、小柯變大柯......
--具醫師身分著者的建議!
Re: 江東亮/錢永遠不夠用──全民健保的終極挑戰
樓上大大的網址是暫時網址 所以連不上了reformer 寫: 回歸正題......
臺灣的醫學中心太多了,衛生署的資料,總數上限原則如下:
詳細資料網址:[/b][/size][/color]http://dohlaw.doh.gov.tw/Chi/FLAW/FLAWDAT0202.asp
六、醫學中心合格家數之評定,依下列原則辦理:
(一)以各一級醫療區域(如附件二)之每兩百萬人口數得評定一家合格醫學中心為上限。
目前醫學中心總數23家,照衛生署的原則:上限是 家?
幫補上永久網址
http://dohlaw.doh.gov.tw/Chi/FLAW/Print ... 067&lnos=6
他的第二款是說如果已經這麼多家了,那就這樣,不必減回去..... 以便馬政府"依法行政"
二)但如該一級醫療區域現有醫學中心合格之家數高於前開由人口數所
估算醫學中心上限家數者,則以現有醫學中心合格家數為該一級醫
療區域得評定其醫學中心合格醫院之上限家數;且每年可取得醫學
中心合格醫院之上限家數,以該年度該一級醫療區域申請醫學中心
評鑑,且其原健保給付層級為醫學中心之家數為限。
Re: 江東亮/錢永遠不夠用──全民健保的終極挑戰
不說別人
偶家的錢也是不太夠用
尤其是做一塊錢的事情
只願意給九角甚至不到
還要被囉哩囉嗦推推拖拖個九個月才會付款完成
(怒火中燒) (怒火中燒) (怒火中燒)
偶家的錢也是不太夠用
尤其是做一塊錢的事情
只願意給九角甚至不到
還要被囉哩囉嗦推推拖拖個九個月才會付款完成
(怒火中燒) (怒火中燒) (怒火中燒)
-
- R3
- 文章: 331
- 註冊時間: 週四 7月 22, 2010 8:09 pm
Re: 江東亮/錢永遠不夠用──全民健保的終極挑戰
謝謝更正永久網址!hjh 寫:樓上大大的網址是暫時網址 所以連不上了reformer 寫: 回歸正題......
臺灣的醫學中心太多了,衛生署的資料,總數上限原則如下:
詳細資料網址:[/b][/size][/color]http://dohlaw.doh.gov.tw/Chi/FLAW/FLAWDAT0202.asp
六、醫學中心合格家數之評定,依下列原則辦理:
(一)以各一級醫療區域(如附件二)之每兩百萬人口數得評定一家合格醫學中心為上限。
目前醫學中心總數23家,照衛生署的原則:上限是 家?
幫補上永久網址
http://dohlaw.doh.gov.tw/Chi/FLAW/Print ... 067&lnos=6
他的第二款是說如果已經這麼多家了,那就這樣,不必減回去..... 以便馬政府"依法行政"
二)但如該一級醫療區域現有醫學中心合格之家數高於前開由人口數所
估算醫學中心上限家數者,則以現有醫學中心合格家數為該一級醫
療區域得評定其醫學中心合格醫院之上限家數;且每年可取得醫學
中心合格醫院之上限家數,以該年度該一級醫療區域申請醫學中心
評鑑,且其原健保給付層級為醫學中心之家數為限。
事實上在民國84年所謂健保元年是13家,爾後86年14家,87年17家,88年18家,89年22家,再往後的11年間就在21到24家數徘迴,最新資料是101年03月的22家。健保局5月份業務執行報告 表22-4 http://www.nhi.gov.tw/webdata/webdata.a ... ta_id=4138
所以醫學中心家數的大幅崛起,要拜健保制度開始的「黃金五年」(民國84年到89年)之賜。
20141225白色的力量、小柯當市長!謙卑、冷靜、忍耐
醫師像鋼球,顆顆硬梆梆;
政客喜搖晃,乒乓好好聽。
--具醫師身分高官的感慨!
醫師像水銀,外強內同心;
政客敢搖晃,小顆變大顆、小科變大科、小柯變大柯......
--具醫師身分著者的建議!
醫師像鋼球,顆顆硬梆梆;
政客喜搖晃,乒乓好好聽。
--具醫師身分高官的感慨!
醫師像水銀,外強內同心;
政客敢搖晃,小顆變大顆、小科變大科、小柯變大柯......
--具醫師身分著者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