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 ... _ID=414896
‧財訊 2012/09/26
根據《財訊》獨家調查,竟有高達近三成的台大醫學系學生後悔念醫科,有近一成不再把「畢業後當醫生」當做唯一志願、而想逃離醫院,留下來當醫生的,卻是想要逃到國外行醫,甚或想要逃離四大科,以免刑責上身,台大醫學院怎麼了?台灣的醫療環境怎麼了?
【文/紀淑芳】
台大醫學系,這個台灣歷史最悠久的醫學科系,聚集了一群被公認是全台灣腦袋最聰明的人,估計國家每年在每個學生身上要花費百萬元的教育投資,他們將來畢業後,被期許成為一流的臨床醫師,肩負起照顧國人健康的重任。
曾幾何時,這群精英在求學階段,便已開始思索將來的「大逃亡路線」,根據《財訊》獨家調查,竟有高達近一成的台大醫學系學生不再把「畢業後當醫生」當做唯一志願、而想逃離醫院,留下來當醫生的,卻是想要逃到國外行醫,甚或想要逃離四大科,以免刑責上身,台大醫學院怎麼了?台灣的醫療環境怎麼了?
台灣大學醫學院醫學系,這個聚集全台灣最多智商最高、最多第一名學子的地方,能夠擠進這裡的人,都是萬中選一的天之驕子;數十年以來,這群全都是以「第一志願」進到台大醫學院殿堂的人,畢業後幾乎也毫無例外的以「唯一志願」進入白色巨塔。他們在別人羨慕目光中,被高度期許有朝一日成為一流的臨床醫師,懸壺濟世。
不過,這個看似牢不可破的鐵律,隨著台灣醫療體系的逐漸崩壞,已經有了讓人驚訝的變化,別人眼中最優秀的台大醫科畢業生不想學以致用,甚至想要轉系的危機,正在一路擴大中……。
劉昱亞,就是經典的案例。
七十四年次的劉昱亞,當年經由指考成為台大醫學系公費生,由於不希望受限於公費生身分,隔年,他再以國際生物奧林匹亞競賽金牌的傲人經歷,重新以推甄身分進入台大醫學系。大五時,他申請到美國UCLA(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交換學生及台大優秀交換生獎學金,到美國一年,成了台大醫學系有史以來第二位校級交換學生;他同時也申請台大醫學系的六年畢業試辦計畫,儘管因交換學生耽擱一年,他還是在七年內完成醫學系的學業。
「劉學長真的很優秀!」不少台大醫科的學弟提到他,異口同聲這麼說。不僅因為劉昱亞的經歷很「夢幻」,更因為他還做了一個「驚動萬教」的大決定:畢業後,他並沒有想當然耳地成為披白袍、拿聽診器的醫生,今年他應徵到外商公司擔任商業顧問,提著公事包到世界各國替客戶研擬商業策略。
「為什麼當醫生,只能是醫學生的唯一選擇?」劉昱亞拋出的這個命題,在台大醫學院引發很大的討論與漣漪。「在我看來,做醫生最大的好處是,你可以確定每天做的事,都是在幫助別人,對社會都有微小的貢獻;但是,除此之外,要論社會地位、收入都沒有特別高,生活品質更不好。」當他在大五交換學生時發現自己對商業有獨特的興趣後,他決定給自己機會去探索,才終於確定了自己真正想要走的路──棄醫從商。
曾幾何時,白色巨塔不再牢固,當醫生不再是醫學生的唯一夢想,這不啻是對當今醫療體系的當頭棒喝;而且,劉昱亞不是特例!根據《財訊》針對台大醫學院醫學系五、六年級學生所做的問卷調查發現,儘管他們還在求學階段,竟然已有高達近一成的人,正在思考將來要當「醫界逃兵」,考慮轉行!更有高達三成以上的醫學系學生說,如果時光重來,他們不會再選擇醫學系作為第一志願。
誰有辦法想像,按照現今醫療崩壞的速度繼續下去,未來十年、二十年後,若醫學生都不想當醫生,那台灣的病人誰來醫?台大婦產科名譽教授謝豐舟說:最後只好讓菲醫來台!這種「棄醫轉行」的氛圍,確確實實已經在校園裡蔓延。
現今就讀台大醫科六年級的林如新(化名)就不諱言,他會繼續完成醫學院的學業,只是為了給父母一個交代。「我是曾經想過要當醫生,但是我不會想當血汗醫生,或是沒有保障的醫生,」他說。
財訊獨家調查 台大醫科生大逃亡
版主: 版主021
-
- V1
- 文章: 1464
- 註冊時間: 週一 7月 27, 2009 7:27 pm
財訊獨家調查 台大醫科生大逃亡
I guess it comes down to a simple choice, really.
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
-電影「刺激1995」-
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
-電影「刺激1995」-
Re: 財訊獨家調查 台大醫科生大逃亡
確實在這個醫療崩壞的時代,念醫科不一定就非得當醫師不可
就如唸其他科系的大學畢業生一樣,不一定就要走大學所學專長的職業
醫科生不當醫師可以當的行業其實也很多啊,就如護理系畢業生航空業就很愛用
當醫師的收入越來越低,風險卻越來越高時, 念台大醫科只是一個學歷
畢業後能不能賺錢養活自己,養活家人卻是現實生活所必需
往後會有愈來愈多的醫學生畢業後會轉去做生技研究或基礎醫學
因為薪水畢竟差不了很多了
就如唸其他科系的大學畢業生一樣,不一定就要走大學所學專長的職業
醫科生不當醫師可以當的行業其實也很多啊,就如護理系畢業生航空業就很愛用
當醫師的收入越來越低,風險卻越來越高時, 念台大醫科只是一個學歷
畢業後能不能賺錢養活自己,養活家人卻是現實生活所必需
往後會有愈來愈多的醫學生畢業後會轉去做生技研究或基礎醫學
因為薪水畢竟差不了很多了
-
- V1
- 文章: 1464
- 註冊時間: 週一 7月 27, 2009 7:27 pm
Re: 財訊獨家調查 台大醫科生大逃亡
昨天東森新聞台夢想街57號特別提起這篇文章,還邀請了2位醫師上去甘苦談,如果連財經台都開始注意到這個問題,醫不如獸醫,不如牙醫,不如商科,那還走醫科做啥???
I guess it comes down to a simple choice, really.
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
-電影「刺激1995」-
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
-電影「刺激1995」-
- DR.HSU
- Angel
- 文章: 20167
- 註冊時間: 週六 7月 08, 2006 8:45 pm
Re: 財訊獨家調查 台大醫科生大逃亡
民眾生命請一邊.
財團利益較大天.
財團利益較大天.
健保給付及醫院敍薪制度,讓部份醫師認為多開藥多做檢查處置,自己的 薪水便可以增加。忽略了對病患真正有益的治療。
較好的醫療制度應該讓醫師的業績與薪水脫勾。這樣醫師在診治病患時才不會因為自己的經濟考量而迷失了醫師應該執行的正確治療。
常態性抽審時,一般按規矩申報的小診所常受無妄之災,因為審查醫師為了有核刪業績,就會想盡辦法從雞蛋中挑石頭,因而造成嚴重不合理的核刪案件。
所以說穿了,常態性抽審只是個自欺欺人的樣板戲碼。刪者心虛,被刪者憤怒。
較好的醫療制度應該讓醫師的業績與薪水脫勾。這樣醫師在診治病患時才不會因為自己的經濟考量而迷失了醫師應該執行的正確治療。
常態性抽審時,一般按規矩申報的小診所常受無妄之災,因為審查醫師為了有核刪業績,就會想盡辦法從雞蛋中挑石頭,因而造成嚴重不合理的核刪案件。
所以說穿了,常態性抽審只是個自欺欺人的樣板戲碼。刪者心虛,被刪者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