尷尬!水妹妹愛愛太鹹「濕」 床上一大片是病?

媒體怎樣報導醫界?醫界專業的觀點在哪裡? 歡迎論述,讓真相更完整的呈現!

版主: 版主021

回覆文章
頭像
CityHunter88
V4
V4
文章: 4264
註冊時間: 週五 4月 18, 2008 9:58 pm
來自: 澳客村
表達感謝: 6 次
擁有感謝: 1 次

尷尬!水妹妹愛愛太鹹「濕」 床上一大片是病?

文章 CityHunter88 »

http://www.nownews.com/2012/09/14/327-2854287.htm
不少男性都想交個「水」妹妹,好感受一下「愛液」橫流的濃情蜜意,但性愛過程當中,愛液真的越多越好嗎?門診就有年輕女性為此苦惱不已,每每才剛開始前戲,就已經性奮不已,分泌物多了起來,且越做就越多,甚至直往大腿、小腿處漫流,擔心被男友誤會自己太鹹「濕」,只能趁不注意時,偷偷拿衛生紙擦拭。

女性感受到性刺激、性興奮時,陰道黏膜自然就會分泌出一些液體,使得陰道和陰道口變得潤滑,好比是一種身體語言的暗示,告訴等待提槍上陣的另一半「我已經準備好了!」,可如果每次事後,總發現床上濕漉漉一片,卻叫不少年輕小女生尷尬極了。

水太多,這是一種病嗎?台北中山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郭安妮強調,發生性行為時,愛液分泌的量多,不但沒問題,反而是件好事,有助於兩人享受性愛的樂趣,一般而言,女性通常在初次月經來潮後的幾年,身體發育比較成熟,出水現象就會比較明顯,而受個人體質影響,有些人甚至平常一有性衝動,量多到連褲子都會濕掉。

最怕的是,許多年輕女性常無法區分這是正常的愛液還是異常的陰道分泌物,門診中,就有不少年僅20出頭的小女生,被性行為當下的分泌量嚇壞了,擔驚受怕,還以為是感染到了什麼不乾淨的東西。

郭安妮表示,女性正常的陰道分泌物應是無味、透明鼻涕狀,如果聞起來有很重的味道,看起來黃黃綠綠、或白白的像豆腐渣,則多半是異常的黴菌感染,必須馬上就醫治療。

不過,男性如果哪一天發現女伴特別「水」,也別急著沾沾自喜,以為是自己表現太好、功課做足,才叫對方性奮不已,婦產科醫師提醒,在排卵期前幾天,枯井突然變湧泉,其實屬於自然現象,加上這時子宮頸口微開,意外中獎率也特高。
不過,臨床上,「乾」妹妹的困擾還是佔最大多數,尤其是已停經或快更年期的熟女,陰道十分容易乾澀,性愛過程不僅常感覺刺痛,還容易撕裂造成傷口,導致萎縮性陰道炎,常在性愛後,疼痛不堪急著上門求診。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婦產科主任詹景全說,愛液的分泌量,因每一個人的敏感度、興奮程度而有不同,一般性愛過程中的乾澀不適,多因前戲做的不夠,此時可以用潤滑劑來補強,但挑選成分也要當心。

有些男性愛用含局部麻醉藥的潤滑劑,想達到持久功效,反倒讓女方感覺遲緩,性趣全失,甚至因為內含酒精成分,產生刺激感、刺痛感,弄巧成拙。

不只停經婦女,有些媽媽在生產後,也會因為會陰傷口導致分泌減少,不想壞了性致,詹景全建議,不妨可以用較保濕的玻尿酸潤滑劑,當做平時私密處的保養,平均約2周到一個月就能見到效果,但臨時抱佛腳,臨上陣前才擦則根本沒用。
(賊)
kwojohn
院長級
院長級
文章: 29993
註冊時間: 週五 4月 30, 2010 1:27 am
擁有感謝: 1 次

Re: 尷尬!水妹妹愛愛太鹹「濕」 床上一大片是病?

文章 kwojohn »

CityHunter88 寫:http://www.nownews.com/2012/09/14/327-2854287.htm
詹景全建議,不妨可以用較保濕的玻尿酸潤滑劑,當做平時私密處的保養,平均約2周到一個月就能見到效果,但臨時抱佛腳,臨上陣前才擦則根本沒用。 (賊)
可以學台版沉罐吸一般
使用凌掌累版宴渦塗抹之... (爽)
頭像
rickspringfield
V2
V2
文章: 2008
註冊時間: 週日 3月 11, 2007 10:26 pm

Re: 尷尬!水妹妹愛愛太鹹「濕」 床上一大片是病?

文章 rickspringfield »

 はるみず ごとく つなみ
剛買書
練習一下:)
kwojohn
院長級
院長級
文章: 29993
註冊時間: 週五 4月 30, 2010 1:27 am
擁有感謝: 1 次

Re: 尷尬!水妹妹愛愛太鹹「濕」 床上一大片是病?

文章 kwojohn »

三卓月口欠...
頭像
k4210
V1
V1
文章: 1347
註冊時間: 週四 4月 29, 2010 10:43 pm

Re: 尷尬!水妹妹愛愛太鹹「濕」 床上一大片是病?

文章 k4210 »

rickspringfield 寫: はるみず ごとく つなみ
剛買書
練習一下:)
這讓在下憶起第一次看到「春水堂」招牌時的遐想。 (賊) (賊)
今日天晴,浪高。
皇國興廢,在此一戰,各員一層,奮力努力。
回覆文章

回到「★媒體報導VS醫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