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拆單潮談健保費 【聯合報╱社論】
版主: 版主021
從拆單潮談健保費 【聯合報╱社論】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7362338.shtml
從拆單潮談健保費
【聯合報╱社論】
2012.09.14 02:34 am
二代健保將對利息所得收取「補充保費」一事,引爆了廣大定存族的拆單潮,民間怨聲載道。這個現象,不僅顯示當初立法院修法太過粗疏,也反映行政部門的制度設計思慮欠周。內閣日前討論補充保費的執行細節時,還認為這是問題最小的一塊,不料卻在此遭遇強烈反彈。
依照新的規定,存款單筆利息所得超過兩千元,就要由銀行先行扣繳百分之二的補充保費;由於門檻極低,影響廣泛可想而知。據銀行公會統計,目前利息超過兩千的存款多達一千五百萬筆,只要有半數存款戶去挪動存款,銀行就忙不完,而健保局想要的錢也就拿不到。健保局原以為門檻越低越好,全民可以平均分擔,沒想到卻留下政府搜刮又擾民的印象。
健保局最天真的一點,是以為只要法源允許把手伸進民眾帳戶就可拿到錢,卻完全忘掉它的「行政成本」。健保局原預估可從利息稽徵收到卅億元保費,然而,光是銀行執行代扣的作業成本即高達卅二億元,完全不符合成本效益;在存戶以拆單逃避稽徵後,就更入不敷出。事實上,銀行公會早就建議衛生署將門檻提高到兩萬元,以避免對靠定存利息維生的老人及小民造成苛擾,主管單位卻置若罔聞。
此一發展,和證所稅決策的爭議如出一轍:都是為了追求一個神聖的目標,卻忘了如何注意手段的相副。證所稅之爭沸沸揚揚半年,希望每年可增加百億稅收,結果卻造成台股三兆市值的蒸發,何其得不償失?同樣的,健保費入不敷出,政府要強將手伸進民眾荷包去掏錢,已嫌粗暴;竟逼得數百萬存款人四處驚慌逃竄,這算什麼英明?
健保是台灣的驕傲,因此政府在思考如何維護這項良制時,往往採取了超乎健保的思維與手段。如此一來,雖形塑了台灣健保的社福特色,卻也不斷造成制度的偏倚。例如,每兩千元利息收取四十元補充保費,雖只是區區之數,但其強制手法已形同課稅,踰越保險精神甚遠。包括股利及兼職所得不問青紅皂白一律課徵補充保費,亦有同樣的疑義。
因而,相形之下,政府檢討補充保費,卻對是否取消「出國停保」猶豫再三,尤其顯得雙重標準。當初衛生署開啟出國停保的方便之門,即是自挖牆腳之舉,違反保險的持續原則。試想,旅居海外者停繳保費,俟需要大量使用健保再來加入,不僅會把負擔轉嫁到持續繳費者的身上,也會增加健保財務的過度負荷,這樣的漏洞當然應該填平。然而,政院討論此一議題時,竟還有官員以駐外人員及眷屬的特例要求維持停保。看看健保局以幾近榨取的手法來開闢健保財源,相對於政府對駐外官員的百般體恤,兩相對照,豈成比例?
台灣的健保制度要可長可久,需要從多方面去改良與維護,也需要各部門尋求民間智慧共同解決。而衛生署目前一心一意想著如何開闢財源,卻忘卻公衛體系的保健營造,乃至醫療資源的合理運用,都可能導致健保架構的不斷偏斜。
以閣揆陳冲不久前提出的「保大病不保小病」主張為例,這在健保施行之初既未採行,走到今天,哪有回頭的餘地?試想,政府的手伸入人民的口袋這麼深,每個國民都覺得自己對健保付出了貢獻,健保若不保小病,民怨不爆炸才怪。真正合理的解決,應該朝「提高部分負擔」的方向思考,讓就醫者要感受到自己的醫療不是免費得來,大家才會珍惜自己的口袋,進而珍惜公共的醫療資源。如此一來,沒事逛醫院的人勢必減少,醫師的看診量減輕,護士不會天天工作過勞,醫療資源得以更有效利用,真正的病人也可得到更有品質的照護。
健保的神聖,不能靠搜刮苛細來維護;對每筆兩千元的利息開徵,正是這樣的寙政。健保局應找一批懂管理的專家,對健保的綜合症狀理出頭緒,並提出更有效的解方。讓健保局官員成天在那裡憂慮財源,是一件危險的事。
【2012/09/14 聯合報】@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從拆單潮談健保費 | 社論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736233 ... z26OxXC9sV
Power By udn.com
從拆單潮談健保費
【聯合報╱社論】
2012.09.14 02:34 am
二代健保將對利息所得收取「補充保費」一事,引爆了廣大定存族的拆單潮,民間怨聲載道。這個現象,不僅顯示當初立法院修法太過粗疏,也反映行政部門的制度設計思慮欠周。內閣日前討論補充保費的執行細節時,還認為這是問題最小的一塊,不料卻在此遭遇強烈反彈。
依照新的規定,存款單筆利息所得超過兩千元,就要由銀行先行扣繳百分之二的補充保費;由於門檻極低,影響廣泛可想而知。據銀行公會統計,目前利息超過兩千的存款多達一千五百萬筆,只要有半數存款戶去挪動存款,銀行就忙不完,而健保局想要的錢也就拿不到。健保局原以為門檻越低越好,全民可以平均分擔,沒想到卻留下政府搜刮又擾民的印象。
健保局最天真的一點,是以為只要法源允許把手伸進民眾帳戶就可拿到錢,卻完全忘掉它的「行政成本」。健保局原預估可從利息稽徵收到卅億元保費,然而,光是銀行執行代扣的作業成本即高達卅二億元,完全不符合成本效益;在存戶以拆單逃避稽徵後,就更入不敷出。事實上,銀行公會早就建議衛生署將門檻提高到兩萬元,以避免對靠定存利息維生的老人及小民造成苛擾,主管單位卻置若罔聞。
此一發展,和證所稅決策的爭議如出一轍:都是為了追求一個神聖的目標,卻忘了如何注意手段的相副。證所稅之爭沸沸揚揚半年,希望每年可增加百億稅收,結果卻造成台股三兆市值的蒸發,何其得不償失?同樣的,健保費入不敷出,政府要強將手伸進民眾荷包去掏錢,已嫌粗暴;竟逼得數百萬存款人四處驚慌逃竄,這算什麼英明?
健保是台灣的驕傲,因此政府在思考如何維護這項良制時,往往採取了超乎健保的思維與手段。如此一來,雖形塑了台灣健保的社福特色,卻也不斷造成制度的偏倚。例如,每兩千元利息收取四十元補充保費,雖只是區區之數,但其強制手法已形同課稅,踰越保險精神甚遠。包括股利及兼職所得不問青紅皂白一律課徵補充保費,亦有同樣的疑義。
因而,相形之下,政府檢討補充保費,卻對是否取消「出國停保」猶豫再三,尤其顯得雙重標準。當初衛生署開啟出國停保的方便之門,即是自挖牆腳之舉,違反保險的持續原則。試想,旅居海外者停繳保費,俟需要大量使用健保再來加入,不僅會把負擔轉嫁到持續繳費者的身上,也會增加健保財務的過度負荷,這樣的漏洞當然應該填平。然而,政院討論此一議題時,竟還有官員以駐外人員及眷屬的特例要求維持停保。看看健保局以幾近榨取的手法來開闢健保財源,相對於政府對駐外官員的百般體恤,兩相對照,豈成比例?
台灣的健保制度要可長可久,需要從多方面去改良與維護,也需要各部門尋求民間智慧共同解決。而衛生署目前一心一意想著如何開闢財源,卻忘卻公衛體系的保健營造,乃至醫療資源的合理運用,都可能導致健保架構的不斷偏斜。
以閣揆陳冲不久前提出的「保大病不保小病」主張為例,這在健保施行之初既未採行,走到今天,哪有回頭的餘地?試想,政府的手伸入人民的口袋這麼深,每個國民都覺得自己對健保付出了貢獻,健保若不保小病,民怨不爆炸才怪。真正合理的解決,應該朝「提高部分負擔」的方向思考,讓就醫者要感受到自己的醫療不是免費得來,大家才會珍惜自己的口袋,進而珍惜公共的醫療資源。如此一來,沒事逛醫院的人勢必減少,醫師的看診量減輕,護士不會天天工作過勞,醫療資源得以更有效利用,真正的病人也可得到更有品質的照護。
健保的神聖,不能靠搜刮苛細來維護;對每筆兩千元的利息開徵,正是這樣的寙政。健保局應找一批懂管理的專家,對健保的綜合症狀理出頭緒,並提出更有效的解方。讓健保局官員成天在那裡憂慮財源,是一件危險的事。
【2012/09/14 聯合報】@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從拆單潮談健保費 | 社論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736233 ... z26OxXC9sV
Power By udn.com
人生有三苦:
一苦是,你得不到,所以你覺得痛苦;
二苦是,你付出了許多代價,得到了,卻不過如此,所以你覺得痛苦;
三苦是,你輕易放棄了,後來卻發現,原來它在你生命中是那麼重要,所以你覺得痛苦
一苦是,你得不到,所以你覺得痛苦;
二苦是,你付出了許多代價,得到了,卻不過如此,所以你覺得痛苦;
三苦是,你輕易放棄了,後來卻發現,原來它在你生命中是那麼重要,所以你覺得痛苦
Re: 從拆單潮談健保費 【聯合報╱社論】
行政成本32億銀行買單,健保局實拿30億保費lupin 寫: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7362338.shtml
從拆單潮談健保費
健保局最天真的一點,是以為只要法源允許把手伸進民眾帳戶就可拿到錢,卻完全忘掉它的「行政成本」。健保局原預估可從利息稽徵收到卅億元保費,然而,光是銀行執行代扣的作業成本即高達卅二億元,完全不符合成本效益;在存戶以拆單逃避稽徵後,就更入不敷出。事實上,銀行公會早就建議衛生署將門檻提高到兩萬元,以避免對靠定存利息維生的老人及小民造成苛擾,主管單位卻置若罔聞。
大主筆,健保局天真嗎?
健保局手中一張無限卡,只要繳固定的費用(總額),可以無限消費,要叫他改變習慣恐怕不是一時就能達成的。 (爽)
-
- 榮譽院長級
- 文章: 59129
-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6, 2009 8:10 pm
- 來自: 集合住宅
Re: 從拆單潮談健保費 【聯合報╱社論】
lupin 寫: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7362338.shtml
從拆單潮談健保費
【聯合報╱社論】
2012.09.14 02:34 am
二代健保將對利息所得收取「補充保費」一事,引爆了廣大定存族的拆單潮,民間怨聲載道。這個現象,不僅顯示當初立法院修法太過粗疏,也反映行政部門的制度設計思慮欠周。內閣日前討論補充保費的執行細節時,還認為這是問題最小的一塊,不料卻在此遭遇強烈反彈。
依照新的規定,存款單筆利息所得超過兩千元,就要由銀行先行扣繳百分之二的補充保費;由於門檻極低,影響廣泛可想而知。據銀行公會統計,目前利息超過兩千的存款多達一千五百萬筆,只要有半數存款戶去挪動存款,銀行就忙不完,而健保局想要的錢也就拿不到。健保局原以為門檻越低越好,全民可以平均分擔,沒想到卻留下政府搜刮又擾民的印象。
健保局最天真的一點,是以為只要法源允許把手伸進民眾帳戶就可拿到錢,卻完全忘掉它的「行政成本」。健保局原預估可從利息稽徵收到卅億元保費,然而,光是銀行執行代扣的作業成本即高達卅二億元,完全不符合成本效益;在存戶以拆單逃避稽徵後,就更入不敷出。事實上,銀行公會早就建議衛生署將門檻提高到兩萬元,以避免對靠定存利息維生的老人及小民造成苛擾,主管單位卻置若罔聞。
此一發展,和證所稅決策的爭議如出一轍:都是為了追求一個神聖的目標,卻忘了如何注意手段的相副。證所稅之爭沸沸揚揚半年,希望每年可增加百億稅收,結果卻造成台股三兆市值的蒸發,何其得不償失?同樣的,健保費入不敷出,政府要強將手伸進民眾荷包去掏錢,已嫌粗暴;竟逼得數百萬存款人四處驚慌逃竄,這算什麼英明?
健保是台灣的驕傲,因此政府在思考如何維護這項良制時,往往採取了超乎健保的思維與手段。如此一來,雖形塑了台灣健保的社福特色,卻也不斷造成制度的偏倚。例如,每兩千元利息收取四十元補充保費,雖只是區區之數,但其強制手法已形同課稅,踰越保險精神甚遠。包括股利及兼職所得不問青紅皂白一律課徵補充保費,亦有同樣的疑義。
因而,相形之下,政府檢討補充保費,卻對是否取消「出國停保」猶豫再三,尤其顯得雙重標準。當初衛生署開啟出國停保的方便之門,即是自挖牆腳之舉,違反保險的持續原則。試想,旅居海外者停繳保費,俟需要大量使用健保再來加入,不僅會把負擔轉嫁到持續繳費者的身上,也會增加健保財務的過度負荷,這樣的漏洞當然應該填平。然而,政院討論此一議題時,竟還有官員以駐外人員及眷屬的特例要求維持停保。看看健保局以幾近榨取的手法來開闢健保財源,相對於政府對駐外官員的百般體恤,兩相對照,豈成比例?
台灣的健保制度要可長可久,需要從多方面去改良與維護,也需要各部門尋求民間智慧共同解決。而衛生署目前一心一意想著如何開闢財源,卻忘卻公衛體系的保健營造,乃至醫療資源的合理運用,都可能導致健保架構的不斷偏斜。
以閣揆陳冲不久前提出的「保大病不保小病」主張為例,這在健保施行之初既未採行,走到今天,哪有回頭的餘地?試想,政府的手伸入人民的口袋這麼深,每個國民都覺得自己對健保付出了貢獻,健保若不保小病,民怨不爆炸才怪。真正合理的解決,應該朝「提高部分負擔」的方向思考,讓就醫者要感受到自己的醫療不是免費得來,大家才會珍惜自己的口袋,進而珍惜公共的醫療資源。如此一來,沒事逛醫院的人勢必減少,醫師的看診量減輕,護士不會天天工作過勞,醫療資源得以更有效利用,真正的病人也可得到更有品質的照護。
健保的神聖,不能靠搜刮苛細來維護;對每筆兩千元的利息開徵,正是這樣的寙政。健保局應找一批懂管理的專家,對健保的綜合症狀理出頭緒,並提出更有效的解方。讓健保局官員成天在那裡憂慮財源,是一件危險的事。
【2012/09/14 聯合報】@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從拆單潮談健保費 | 社論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736233 ... z26OxXC9sV
Power By udn.com


不得不承認寫的比醫師還好 甚至比許多腦袋有洞的醫師或精算師更了解醫療實務
只是提高部分負擔不可以降保費(消基會一定會要求) 不須實施煩死人的二代而已
Re: 從拆單潮談健保費 【聯合報╱社論】
這些錢要存款戶自己出的hsu 寫: 代收稅款銀行有自行吸收成本嗎?
他們就是在賺這些ㄚ
衛生署健保局搞錯對象
一向對醫療機構凹慣了
以為出一張嘴就行了
銀行可不向健保局領錢
也不歸健保局衛生局管
32 億怎麼可能要銀行自行吸收
Re: 從拆單潮談健保費 【聯合報╱社論】
這些成本總是要有人出MK 寫:這些錢要存款戶自己出的hsu 寫: 代收稅款銀行有自行吸收成本嗎?
他們就是在賺這些ㄚ
衛生署健保局搞錯對象
一向對醫療機構凹慣了
以為出一張嘴就行了
銀行可不向健保局領錢
也不歸健保局衛生局管
32 億怎麼可能要銀行自行吸收
繳稅一年繳幾次?
健保局扣補充保費一年要扣幾次?
而且一次才扣多少錢?
如新聞講的為了30億的補充保費(如果扣得到的話)
卻要花32億成本(不管誰出)
實在是一件很誇張的事
老實說當初一定沒考慮到這件事
-
- 院長級
- 文章: 28839
- 註冊時間: 週五 6月 23, 2006 6:18 pm
- 來自: 黑心島國
-
- 註冊會員
- 文章: 387
- 註冊時間: 週四 5月 03, 2012 2:55 pm
Re: 從拆單潮談健保費 【聯合報╱社論】
不見得喔。auricle 寫:健保局: 我有法源依據 , 擋我者死 !
查一下健保法:
健保法
第 2 條 本法用詞,定義如下:
......
三、扣費義務人:指所得稅法所定之扣繳義務人。
健保局要把所得稅法的扣繳義務人拿來當健保的扣費義務人。但是健保局的陰謀能夠得逞嗎?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查閱「所得稅法」:
但是所得稅法中的扣繳義務人,只有代扣繳「所得稅款」的義務,所得稅法
第 7 條 本法稱人,係指自然人及法人。本法稱個人,係指自然人。
......
本法稱扣繳義務人,係指依本法規定,應自付與納稅義務人之給付中扣繳所得稅款之人。
並無代扣繳「健保費」的義務。
難不成,健保費也是一種所得稅?
如果銀行不幫牠扣繳,健保局能不能罰銀行,還有得吵呢。
-
- R3
- 文章: 331
- 註冊時間: 週四 7月 22, 2010 8:09 pm
Re: 從拆單潮談健保費 【聯合報╱社論】
健保局的處罰依據sjs 寫:不見得喔。auricle 寫:健保局: 我有法源依據 , 擋我者死 !
查一下健保法:健保法
第 2 條 本法用詞,定義如下:
......
三、扣費義務人:指所得稅法所定之扣繳義務人。
健保局要把所得稅法的扣繳義務人拿來當健保的扣費義務人。但是健保局的陰謀能夠得逞嗎?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查閱「所得稅法」:但是所得稅法中的扣繳義務人,只有代扣繳「所得稅款」的義務,所得稅法
第 7 條 本法稱人,係指自然人及法人。本法稱個人,係指自然人。
......
本法稱扣繳義務人,係指依本法規定,應自付與納稅義務人之給付中扣繳所得稅款之人。
並無代扣繳「健保費」的義務。
難不成,健保費也是一種所得稅?
如果銀行不幫牠扣繳,健保局能不能罰銀行,還有得吵呢。
健保法第85條:
扣費義務人未依第三十一條規定扣繳保險對象應負擔之補充保險費者,保
險人得限期令其補繳外,並按應扣繳之金額處一倍之罰鍰;未於限期內補繳者,處三倍之罰鍰。
問題是:如何「稽查」?
20141225白色的力量、小柯當市長!謙卑、冷靜、忍耐
醫師像鋼球,顆顆硬梆梆;
政客喜搖晃,乒乓好好聽。
--具醫師身分高官的感慨!
醫師像水銀,外強內同心;
政客敢搖晃,小顆變大顆、小科變大科、小柯變大柯......
--具醫師身分著者的建議!
醫師像鋼球,顆顆硬梆梆;
政客喜搖晃,乒乓好好聽。
--具醫師身分高官的感慨!
醫師像水銀,外強內同心;
政客敢搖晃,小顆變大顆、小科變大科、小柯變大柯......
--具醫師身分著者的建議!
-
- R3
- 文章: 331
- 註冊時間: 週四 7月 22, 2010 8:09 pm
Re: 從拆單潮談健保費 【聯合報╱社論】
藍字部分解決方法可以思考,因為目前整體部分負擔約占醫療費用10%;lupin 寫: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7362338.shtml
從拆單潮談健保費
【聯合報╱社論】
2012.09.14 02:34 am
二代健保將對利息所得收取「補充保費」一事,引爆了廣大定存族的拆單潮,民間怨聲載道。這個現象,不僅顯示當初立法院修法太過粗疏,也反映行政部門的制度設計思慮欠周。內閣日前討論補充保費的執行細節時,還認為這是問題最小的一塊,不料卻在此遭遇強烈反彈。
依照新的規定,存款單筆利息所得超過兩千元,就要由銀行先行扣繳百分之二的補充保費;由於門檻極低,影響廣泛可想而知。據銀行公會統計,目前利息超過兩千的存款多達一千五百萬筆,只要有半數存款戶去挪動存款,銀行就忙不完,而健保局想要的錢也就拿不到。健保局原以為門檻越低越好,全民可以平均分擔,沒想到卻留下政府搜刮又擾民的印象。
健保局最天真的一點,是以為只要法源允許把手伸進民眾帳戶就可拿到錢,卻完全忘掉它的「行政成本」。健保局原預估可從利息稽徵收到卅億元保費,然而,光是銀行執行代扣的作業成本即高達卅二億元,完全不符合成本效益;在存戶以拆單逃避稽徵後,就更入不敷出。事實上,銀行公會早就建議衛生署將門檻提高到兩萬元,以避免對靠定存利息維生的老人及小民造成苛擾,主管單位卻置若罔聞。
此一發展,和證所稅決策的爭議如出一轍:都是為了追求一個神聖的目標,卻忘了如何注意手段的相副。證所稅之爭沸沸揚揚半年,希望每年可增加百億稅收,結果卻造成台股三兆市值的蒸發,何其得不償失?同樣的,健保費入不敷出,政府要強將手伸進民眾荷包去掏錢,已嫌粗暴;竟逼得數百萬存款人四處驚慌逃竄,這算什麼英明?
健保是台灣的驕傲,因此政府在思考如何維護這項良制時,往往採取了超乎健保的思維與手段。如此一來,雖形塑了台灣健保的社福特色,卻也不斷造成制度的偏倚。例如,每兩千元利息收取四十元補充保費,雖只是區區之數,但其強制手法已形同課稅,踰越保險精神甚遠。包括股利及兼職所得不問青紅皂白一律課徵補充保費,亦有同樣的疑義。
因而,相形之下,政府檢討補充保費,卻對是否取消「出國停保」猶豫再三,尤其顯得雙重標準。當初衛生署開啟出國停保的方便之門,即是自挖牆腳之舉,違反保險的持續原則。試想,旅居海外者停繳保費,俟需要大量使用健保再來加入,不僅會把負擔轉嫁到持續繳費者的身上,也會增加健保財務的過度負荷,這樣的漏洞當然應該填平。然而,政院討論此一議題時,竟還有官員以駐外人員及眷屬的特例要求維持停保。看看健保局以幾近榨取的手法來開闢健保財源,相對於政府對駐外官員的百般體恤,兩相對照,豈成比例?
台灣的健保制度要可長可久,需要從多方面去改良與維護,也需要各部門尋求民間智慧共同解決。而衛生署目前一心一意想著如何開闢財源,卻忘卻公衛體系的保健營造,乃至醫療資源的合理運用,都可能導致健保架構的不斷偏斜。
以閣揆陳冲不久前提出的「保大病不保小病」主張為例,這在健保施行之初既未採行,走到今天,哪有回頭的餘地?試想,政府的手伸入人民的口袋這麼深,每個國民都覺得自己對健保付出了貢獻,健保若不保小病,民怨不爆炸才怪。真正合理的解決,應該朝「提高部分負擔」的方向思考,讓就醫者要感受到自己的醫療不是免費得來,大家才會珍惜自己的口袋,進而珍惜公共的醫療資源。如此一來,沒事逛醫院的人勢必減少,醫師的看診量減輕,護士不會天天工作過勞,醫療資源得以更有效利用,真正的病人也可得到更有品質的照護。
健保的神聖,不能靠搜刮苛細來維護;對每筆兩千元的利息開徵,正是這樣的寙政。健保局應找一批懂管理的專家,對健保的綜合症狀理出頭緒,並提出更有效的解方。讓健保局官員成天在那裡憂慮財源,是一件危險的事。
【2012/09/14 聯合報】@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從拆單潮談健保費 | 社論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736233 ... z26OxXC9sV
Power By udn.com
每提高1%部分負擔,約增加50億費用收入!(尚未計可減少的浪費,如被丟棄的「抗癌藥物」......)
20141225白色的力量、小柯當市長!謙卑、冷靜、忍耐
醫師像鋼球,顆顆硬梆梆;
政客喜搖晃,乒乓好好聽。
--具醫師身分高官的感慨!
醫師像水銀,外強內同心;
政客敢搖晃,小顆變大顆、小科變大科、小柯變大柯......
--具醫師身分著者的建議!
醫師像鋼球,顆顆硬梆梆;
政客喜搖晃,乒乓好好聽。
--具醫師身分高官的感慨!
醫師像水銀,外強內同心;
政客敢搖晃,小顆變大顆、小科變大科、小柯變大柯......
--具醫師身分著者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