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糾紛不斷 台灣醫生「犯罪率」世界第一

媒體怎樣報導醫界?醫界專業的觀點在哪裡? 歡迎論述,讓真相更完整的呈現!

版主: 版主021

回覆文章
頭像
514
主任秘書
主任秘書
文章: 9756
註冊時間: 週四 11月 23, 2006 11:26 am
表達感謝: 3 次
擁有感謝: 6 次

Re: 醫療糾紛不斷 台灣醫生「犯罪率」世界第一

文章 514 »

中午拜託台南診所協會的阿賢幫偶找藥師,
他跟偶說,最近可能沒辦法,因為他手頭上
有兩件醫療糾紛要處理!!!

(omg) (omg) (omg)
人生最快樂的是:吃喝拉撒睡。
kindtruth
註冊會員
註冊會員
文章: 266
註冊時間: 週四 10月 23, 2008 10:09 am

《今周刊》醫療糾紛不斷 台灣醫生「犯罪率」世界第一

文章 kindtruth »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 ... _ID=351688

【文/燕珍宜】

現在最優秀的年輕醫師紛紛棄守「五大科」(內、外、婦、兒、急)、搶攻「五官科」(眼、牙、皮膚、耳鼻喉)。前者由於高風險、健保支付低、工時過長三大問題,讓作為基石的急重症醫師正在快速流失中。婦產科醫師高添富一句玩笑話,直指問題核心,因為五大科「錢少、事多、離『監』(獄)近」。

台灣醫師已是「犯罪率」極高的高風險行業。今年八月,高雄市岡山區,一位孕婦生產時不幸去世,死因是肝壞死。結果家屬索賠五百萬元不成後,竟然大動作發動兩輛遊覽車及二十輛小轎車,到診所抗議,由於人數眾多,警方還出動近百位員警,「封路」維持秩序。

背負刑事罪名三十歲年輕醫師注毒自殺

既然死因是肝的問題,按理說應與婦產科醫師無關。自問並無醫療疏失的醫師,面對病人家屬發動人海戰術的「圍事」行為,「救人醫師」瞬間變成「殺人犯」,內心所遭受的衝擊與委屈,不禁讓他萌生「不如歸去」,從此不願再當「送子觀音」。

這位被圍事的醫師其實是高雄市岡山地區最後一家還願意接生的婦產科診所,除了他之外,國軍岡山醫院僅存的兩位婦產科醫師,也都被病人告上法院。

一般人以為婦產科醫師減少是因為少子化的關係;事實上,醫療糾紛才是婦產科醫師還有其他重症醫師,心中不可承受之痛。前幾年台北榮總因為注射筒未消毒完全,導致無辜病患感染瘧疾事件,負責醫師雖然最後都獲得緩刑,但,「殺人犯」的罪名,還是讓其中一位住院醫師無法釋懷,自己注射劇毒的氯化鉀,結束不到三十歲的青春生命。

目前正在英國修讀醫療法的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臨床毒物科主治醫師葛謹透露,他醫學系同學一一九人當中,到目前為止,就有六位被判刑定罪。

另一項數據也很驚人,根據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楊秀儀博士與劉邦揚碩士的調查統計,台灣醫師的犯罪率,竟是「世界第一」,平均每三十八.八天就有一位醫師被定罪。他們調查自二○○○年一月一日起至○八年六月三十日止,台灣地方法院共有三一二位醫師被告,其中八十名醫師被判有罪,台灣醫師的「有罪率」竟高達四分之一(二五.六%);相較美國,百年以來卻只有一例醫療刑事案件。

醫師從備受尊敬的「活菩薩」,到人人喊告的罪犯,情何以堪已不足以形容醫師的心境與處境,如何在救人之前先自救、自保,更是醫師必須面對的迫切問題。和信治癌中心醫院神經科賴其萬醫師日前投書提及,一日,某醫學系「醫病溝通」課程,老師問學生,為什麼需要與病人及家屬溝通時,學生的回答居然是,「要解釋清楚,才不會被告。」

八成糾紛打刑事官司他國多以民事訴訟

為什麼台灣醫師的犯罪率特別高?因為台灣醫師技術、醫療品質特別差?還是另有原因?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曾將台灣名列最健康國家第二名;而全球前二百大醫院中,台灣就入圍十四家,整體排名全球第三,僅次於美國及德國,遠高於亞洲其他國家。可見台灣醫療體系及技術,已經達到世界級水準。換言之,台灣的醫療水準不但沒有不如人,甚至還是各國取經的典範。因此,台灣醫師犯罪率偏高的原因,應該不是台灣醫師比較差。

台灣醫師被告率全世界第一的原因,台灣大學法律系副教授王皇玉指出,問題出在我國醫療糾紛案件八○%是以「刑事訴訟」方式提出,而其他國家則大多是以「民事訴訟」來處理醫療糾紛案件。

為何台灣病患、家屬偏好提出刑事訴訟?難道是堅持一定要醫師入獄被關?政治大學法律系教授黃立解釋,真正原因是因為成本低、便利性高。就病患或家屬而言,若僅提起民事訴訟,提告人必須聘請律師、擔負舉證責任,證明醫療行為與病人死傷間有因果關係,且必須繳納裁判費用,成本較高。

反之,若是改以刑事訴訟提告,其優點為可請求檢察官介入,利用公權力幫助蒐集證據及強制處分,並造成醫師心理壓力。有公器可用還無須繳納裁判費用,並且可以同時在刑事訴訟中請求附帶民事賠償。因此,從病人或家屬的角度,自然寧願採取刑事訴訟,造成醫療糾紛「以刑逼民」的訴訟形態。

真理大學財經法律系副教授吳景欽認為,現行法律規範不分醫療過失輕重,一律以《刑法》繩之。他認為,「這才是醫師被指為高犯罪行業的原因所在,造成訴訟之累。」

去年,台中縣有一位醫師,好心幫病人剪現在最優秀的年輕醫師紛紛棄守「五大科」(內、外、婦、兒、急)、搶攻「五官科」(眼、牙、皮膚、耳鼻喉)。前者由於高風險、健保支付低、工時過長三大問題,讓作為基石的急重症醫師正在快速流失中。婦產科醫師高添富一句玩笑話,直指問題核心,因為五大科「錢少、事多、離『監』(獄)近」。

台灣醫師已是「犯罪率」極高的高風險行業。今年八月,高雄市岡山區,一位孕婦生產時不幸去世,死因是肝壞死。結果家屬索賠五百萬元不成後,竟然大動作發動兩輛遊覽車及二十輛小轎車,到診所抗議,由於人數眾多,警方還出動近百位員警,「封路」維持秩序。

造成寒蟬效應醫生救人先問有無簽同意書

醫療糾紛刑事訴訟氾濫的結果是,病患或家屬很難得到任何賠償,醫療人員卻飽受訴訟過程折磨,而檢察官介入司法紛爭,更是造成司法資源浪費。王皇玉表示,「此種以刑逼民的訴訟形態,最終的結果必定淪為民眾、醫界、司法三輸的局面。」

前述九十歲老太太突然病危的例子,台灣法律與病患或家屬,逼得醫師遇到危急病人時,第一個反應不再是「救人第一」,而是「簽家屬同意書」才是最優先。「依法看病」成為醫師行醫的第一守則。

「救人」與「殺人」之間的區別,原本應該是天與地,但台灣法律卻讓兩者距離近到只剩一線之隔。「救不活人就要被判刑,誰還敢救人呢?」這類「寒蟬效應」在醫界,已不是一天兩天,並形成一種「防衛式醫療」。

高添富舉例,為了避免醫療糾紛,多數婦產科醫師寧願選擇剖腹產,因為風險較低。「救人變殺人」的寒蟬效應,讓醫師不敢挑戰風險大的手術或醫療行為,紛紛採取「防衛式醫療」。

但是,如果沒有「防衛式醫療」可以選擇,那麼接下來就是「人球事件」。幾年前,台中一位小女孩罹患嚴重腿部血管瘤導致跛行,必須緊急開刀。由於病情嚴重,開刀風險極高…

【本文未完,更多內容請見《今周刊》776期;訂今周刊電子雜誌】
dr.leu
Intern
Intern
文章: 86
註冊時間: 週二 6月 21, 2011 10:40 am

Re: 《今周刊》醫療糾紛不斷 台灣醫生「犯罪率」世界第一

文章 dr.leu »

活該 笨死才當醫生 自己早笨死了
頭像
newshine
榮譽院長級
榮譽院長級
文章: 91978
註冊時間: 週五 5月 14, 2010 10:52 am
擁有感謝: 19 次

Re: 《今周刊》醫療糾紛不斷 台灣醫生「犯罪率」世界第一

文章 newshine »

醫師每天行醫
都是在犯罪
所以是慣犯
因此犯罪率全球第一
(omg) (omg) (omg)
vs
註冊會員
註冊會員
文章: 1319
註冊時間: 週四 6月 07, 2007 6:35 am

Re: 《今周刊》醫療糾紛不斷 台灣醫生「犯罪率」世界第一

文章 vs »

newshine 寫:醫師每天行醫
都是在犯罪
所以是慣犯
因此犯罪率全球第一
(omg) (omg) (omg)


叫做 常業犯

常業詐欺犯 常業偽造文書犯 要一罪一罰 (怕怕)

仇醫團體早替醫師 設好罪名了
(jolin) (印堂發黑)
◆鬼島『呼醫死基金會』仇醫教母 希望全民告死台灣醫師,全民仇恨台灣醫師(這樣別人才不會認為她瘋了,心理變態),就算告不倒也不讓台灣醫師賺到錢,最好全部財產替人民交保費或被健保扣光罰光,然後不准哀不准反抗,否則就是沒醫德應弔銷醫師執照!不是這樣嗎? 希望事實沒被說中!
------------------------------------------------------------
台灣醫師悲慘食物鍊
仇醫基金會-(吃)->嗜血媒體-(吃)->民粹政府-(吃)->醫界無間道-(吃)->可憐小醫師(醫療崩壞)
長期跟仇醫教母裡應外合的大老,你的心態是怎樣? 現在改革成醫療崩壞您還滿意嗎? 請鬼拿藥單, 您連人或鬼都分不清楚了,還能鑑別診斷嗎?
醫界同胞要團結,團結真有力!
auricle
院長級
院長級
文章: 28839
註冊時間: 週五 6月 23, 2006 6:18 pm
來自: 黑心島國

Re: 《今周刊》醫療糾紛不斷 台灣醫生「犯罪率」世界第一

文章 auricle »

這是政府努力打造出來的 ,現在才發現太慢啦 ! (爽)
akb38
CR
CR
文章: 584
註冊時間: 週二 7月 26, 2011 8:47 pm

Re: 醫療糾紛不斷 台灣醫生「犯罪率」世界第一

文章 akb38 »

台灣醫師除了醫療 糾紛被起訴率高外
別忘了A健保被移送法院審理的機率也很高
兩面夾攻??
準備隨時跑路吧
kwojohn
院長級
院長級
文章: 29993
註冊時間: 週五 4月 30, 2010 1:27 am
擁有感謝: 1 次

Re: 《今周刊》醫療糾紛不斷 台灣醫生「犯罪率」世界第一

文章 kwojohn »

台灣醫生犯罪
已經快變成是職業病了...

時間一久,自然就會得病~也算是職業傷害的一種了~
kwojohn
院長級
院長級
文章: 29993
註冊時間: 週五 4月 30, 2010 1:27 am
擁有感謝: 1 次

Re: 醫療糾紛不斷 台灣醫生「犯罪率」世界第一

文章 kwojohn »

不好意思,重複發帖...

所以現在是多做多錯
少做少錯
不做不錯

奈米戶自我安慰的方法... (不要啊)
最後由 kwojohn 於 週六 11月 05, 2011 9:28 a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kwojohn
院長級
院長級
文章: 29993
註冊時間: 週五 4月 30, 2010 1:27 am
擁有感謝: 1 次

Re: 醫療糾紛不斷 台灣醫生「犯罪率」世界第一

文章 kwojohn »

不好意思,重複發帖...

保險就是回復保險機制

社會福利就是社會福利

只要一天不脫鉤...賤鴇永世不得翻身... (打小人) (打小人)
最後由 kwojohn 於 週六 11月 05, 2011 9:30 a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gary
院長級
院長級
文章: 17286
註冊時間: 週日 11月 04, 2007 5:19 pm

Re: 醫療糾紛不斷 台灣醫生「犯罪率」世界第一

文章 gary »

說的好
台中小鎮
V2
V2
文章: 2535
註冊時間: 週五 6月 15, 2007 7:48 am

Re: 醫療糾紛不斷 台灣醫生「犯罪率」世界第一

文章 台中小鎮 »

這標題下得很不好
一般民眾非旦不會同情
反而認為我們"憨慢" 才會醫療糾紛不斷
他們根本不瞭解問題核心所在 (無盡漩渦)
auricle
院長級
院長級
文章: 28839
註冊時間: 週五 6月 23, 2006 6:18 pm
來自: 黑心島國

Re: 醫療糾紛不斷 台灣醫生「犯罪率」世界第一

文章 auricle »

打到你們動輒得罪 ,那健保就可以不用漲了 ! (無盡漩渦)
davidmag
註冊會員
註冊會員
文章: 3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01, 2012 9:25 pm

Re: 醫療糾紛不斷 台灣醫生「犯罪率」世界第一

文章 davidmag »

david的觀關察與經驗覺得大型醫院或醫學中心
因科別分得太細,以致專科醫師只專注在自己的領域疾病
多半會忽略其它相關的併發症!
舉個例好了
精神科看到主訴失眠恐慌,就開sedative,hypnotics

結果可能是心博過速,心律不整,也可能是嚴重貧血,造成心悸
神智不清,失眠.............................................

所以david讚成指導教授的講法
繼續打.............這小李子
davidmag
註冊會員
註冊會員
文章: 3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01, 2012 9:25 pm

Re: 醫療糾紛不斷 台灣醫生「犯罪率」世界第一

文章 davidmag »

如果產檢都正常
尿液血液生化檢驗都正常
沒有病毒性肝炎,肝硬化,sgot,sgpt也正常
也簽下麻藥,.手術免責同意書


那接生與肝壞死有何關係???
請勇敢地在法庭上
為自己辯護吧!

GOD BLESS YOU
WITH THE BEST REGARDS

PS:依david的直覺
應該是那家屬拿偏方來給產婦亂補造成肝壞死地
頭像
hjh
院長級
院長級
文章: 28893
註冊時間: 週二 8月 05, 2008 11:39 am
來自: Taiwan Formosa
表達感謝: 3 次
擁有感謝: 20 次

Re: 醫療糾紛不斷 台灣醫生「犯罪率」世界第一

文章 hjh »

台中小鎮 寫:這標題下得很不好
一般民眾非旦不會同情
反而認為我們"憨慢" 才會醫療糾紛不斷
他們根本不瞭解問題核心所在 (無盡漩渦)
標題要加字 "但醫療品質國際稱羨"
以顯示醫糾是被惡法所誘發
而非因為醫療品質有問題
albarto1688
V2
V2
文章: 2298
註冊時間: 週六 11月 04, 2006 5:55 pm
來自: Crazy Island
表達感謝: 1 次

Re: 醫療糾紛不斷 台灣醫生「犯罪率」世界第一

文章 albarto1688 »

(賊) (賊) (賊)
davidmag
註冊會員
註冊會員
文章: 3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01, 2012 9:25 pm

Re: 醫療糾紛不斷 台灣醫生「犯罪率」世界第一

文章 davidmag »

M
這種標題的寫法!
david也會


所謂奧運會
就是一大群最需要運動的人在看一小群最需要休息的人在運動!! (GOODJOB)
回覆文章

回到「★媒體報導VS醫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