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健康網 記者張雅雯/台北報導
2011年8月臺大醫院爆發愛滋器官移植事件,當天參與移植的醫師日前被台北市衛生局移付懲戒,同時間檢方也展開約談,包括醫療改革基金會以及婦產科、兒科等多個醫學會今27日舉行聯合記者會,呼籲主管機關應從制度除錯,若只追究個別醫師的疏失,未來仍可能再度發生影響病人安全的事件。
醫療改革基金會以及多個醫學會代表共同呼籲,避免類似愛滋器捐事件發生應從制度除錯,而非只追究醫師疏失。(攝影/張雅雯)
醫改會研究發展組組長朱顯光表示,衛生署至今沒有公開分析報告,讓醫界以及大眾知道這場移植的錯誤如何產生,也沒有從制度上建立更有效的防錯機制,反而只怪罪人員的螺絲鬆了、要找人負責任,類似的錯誤未來可能發生在任何科別。
代表兒科醫學會的臺大兒童加護病房醫師呂立指出,衛生署針對這場移植錯誤提出的新措施,就是要求勸募以及移植的醫院之間,一定要傳真書面檢驗報告,然而他表示傳真這種土法煉鋼法不僅費工時,也增加病人隱私曝光的風險,臺大曾多次建議器捐移植登錄中心只要修改電腦程式,讓捐贈者資料在院際分享前改用一個匿名、全國唯一的編碼來取代姓名,就可讓參與的醫院直接上網看資料,快速且保護隱私,但未被接受。
呂立醫師指出,加強確認資料的正確性是對的,但是使用更複雜、更危險的方法,不僅增加多倍的行政流程,也讓團隊沒有時間再去多勸募,讓很寶貴取得的捐贈資源被制度卡住,患者可能更不容易等到移植器官。
婦產科醫師、同時也是2011年不責難補償制度國際研討會召集人葉光芃表示,婦產科被公認是最容易引起醫療糾紛的科別之一,然而國外的經驗顯示,在制度上採取醫療無過失制度的國家,醫師才願意從錯誤中學習經驗,醫療錯誤率反而可降低。
然而,葉光芃醫師認為國內動不動就對醫師施以刑法、民法究責,今年神經外科有醫師被判賠3千萬元、過去麻醉科曾有4千萬元判例,至於婦產科的糾紛更不勝枚舉,他表示造成的影響就是大家不願走高風險科別,以婦產科為例,40歲以下醫師僅377人、占全國醫師總數的2.5%,他擔心臺大移植團隊遭懲戒一事,也會讓醫學生視移植等高風險科別為畏途,步上婦產科人力斷層的後塵。
愛滋器捐究責醫師 醫界:應從制度除錯
版主: 版主021
愛滋器捐究責醫師 醫界:應從制度除錯
愛滋器捐究責醫師 醫界:應從制度除錯
Re: 愛滋器捐究責醫師 醫界:應從制度除錯**不責難醫療補償 醫團籲引入
不責難醫療補償 醫團籲引入
(中央社記者曾盈瑜台北27日電)醫師團體今天舉行記者會,呼籲行政院衛生署公開台大愛滋器捐案原因報告,並呼籲立法院修醫療法,引入北歐國家「不責難醫療補償」制度,從系統改善醫療體制,非追究個人責任。
台北市衛生局日前表示,已將台大愛滋器捐誤植一事關係人共9名,移付北市府醫師懲戒委員會討論。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台灣醫學生聯合會與台灣婦產科、兒科、急診、麻醉、眼科醫學會與台灣神經學學會上午在立法院舉行記者會。
醫改會研發組長朱顯光表示,針對愛滋器捐事件,衛生署做法無法解決系統性問題。希望立法院修改醫療法,將來若有重大醫療事件發生,應有超越衛生署層級的跨部會小組,邀醫學專家介入調查,公布根本原因分析報告(Root Cause Analysis, RCA),讓各方了解錯誤發生的根本原因並從錯中學。
眼科醫學會副秘書長戴明正說,希望修正醫療法,在故意或重大過失情況下,醫師才有刑事責任,刑期與罰金提高;但其他醫療事件,則參照國外不責難補償制度。
彰化基督教醫院醫師葉光芃表示,北歐國家的「不責難醫療補償」,是透過成立醫療事故補償的病人保險協會,當病患發生醫療傷害,就可由醫療人員協助病人呈報,啟動補償,減少醫療訴訟,讓醫師免於訴訟之苦。當不幸事件發生時,醫師也會勇於認錯,甚至協助病患取得補償。
戴明正認為,訴訟體制的責難易引起醫師防禦性醫療,不責難補償制度能促使醫師承認錯誤、使醫療傷害真相更清楚,醫療品質更高,保障民眾就醫權利。
醫學生聯合會副會長朱彥豪說,希望衛生署在器捐流程改革上,找出系統、制度錯誤,並揭露真相,而不是聚焦9名醫師誰失職;如果未來醫療改革沒往除錯方向行進,醫學生恐怕將視高風險科別為畏途,環境未改善,民眾權益也受損。1010427
.
Re: 愛滋器捐究責醫師 醫界:應從制度除錯
沒實力的團體,別人是不屑跟你講道理的
一腳踩下就不會吵了,何必多費口舌?
一腳踩下就不會吵了,何必多費口舌?
人生有三苦:
一苦是,你得不到,所以你覺得痛苦;
二苦是,你付出了許多代價,得到了,卻不過如此,所以你覺得痛苦;
三苦是,你輕易放棄了,後來卻發現,原來它在你生命中是那麼重要,所以你覺得痛苦
一苦是,你得不到,所以你覺得痛苦;
二苦是,你付出了許多代價,得到了,卻不過如此,所以你覺得痛苦;
三苦是,你輕易放棄了,後來卻發現,原來它在你生命中是那麼重要,所以你覺得痛苦
-
- 公會及協會
- 文章: 10178
- 註冊時間: 週四 10月 26, 2006 11:49 pm
- 來自: 台北市
Re: 愛滋器捐究責醫師 醫界:應從制度除錯
愛滋器捐一事是法律問題lupin 寫:沒實力的團體,別人是不屑跟你講道理的
一腳踩下就不會吵了,何必多費口舌?
如果沒有相當指向政府缺失的證據在手中
政府早就一腳踩下來了
在目前高風險的時代,只願能:[北風北安全下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