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運族注意!
版主: 版主021
-
- 榮譽院長級
- 文章: 59129
-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6, 2009 8:10 pm
- 來自: 集合住宅
捷運族注意!
捷運通勤族注意了!原本與新店線、中和線相通的淡水線,明年6月起,會陸續和淡水線「分手」,以後新店、中永和的民眾,要到台北車站都必須轉車。而中和線也會與新莊蘆洲線連接,新店線則連接到西門站。
明年初新莊線「大橋頭站─輔大站」7站通車後,將與蘆洲線「忠孝新生─蘆洲」在大橋頭站會合,一起連接到忠孝新生站,合稱「新蘆線」。
接下來明年6月起,東門站完工後,中和線與新蘆線將從東門站連接起來,成為「中和新蘆線」,原中和線「南勢角─北投」路段,將變為「南勢角─蘆洲」與「南勢角─輔大」,連接4區域中永和、蘆洲、三重及新莊。因此中永和的民眾要到台北車站、淡水,都需在古亭站換車。
另外明年底,信義線通車後,淡水線改與信義線連接,原「淡水─新店」變為「淡水─象山」,民眾可從淡水直達台北101。而原本直達淡水的新店線,也與淡水線「分手」,變為「新店─西門」,初期只通到西門站,而要往台北車站的民眾,則需在中正紀念堂站換車。 (接下一頁)
待後年底松山線通車,新店線將與新建好的松山線連接,通往市立體育館、松山區域。
北市府捷運局表示,捷運路線如此大的調整,是為了疏散台北車站每日153萬人次的捷運通勤族,交通部早在民國82年5月已核定台北捷運網初期規劃,若完工,2年後台北捷運網將整合為5大線段「新店─松山」(綠線)、「淡水─信義」(紅線)、「中和─新蘆」(橘線)、「南港─板橋」(藍線)與「文山─內湖」(棕線),來紓解台北車站的人潮壓力。
原文網址: 捷運族注意!明年6月起 淡水線與新店線、中和線將分手 (第1頁/共2頁)| 生活新聞 |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http://www.nownews.com/2011/12/02/327-2 ... z1nMGWEVI5
所以 最後 中永和的民眾,要到台北車站以後必須轉兩趟車或是去東門站
淡水新店線與中和線將分手不太奇怪 因為本來就是Y字型的兩條線 硬湊成一條
把一直線的新店淡水線硬拆開成兩段 讓紅色的淡水線轉個大彎去歸入信義線 而不是在中正紀念堂轉車交會的信義線是很奇怪的事 照說應該以直線為原則啊 (打小人)
-
- V4
- 文章: 4240
- 註冊時間: 週一 4月 28, 2008 9:11 pm
-
- 指導教授
- 文章: 8219
- 註冊時間: 週三 11月 08, 2006 1:03 pm
Re: 捷運族注意!
一直線的設計是舊時代的想法,容易造成阻塞在一點
比較新的規劃:路線是採取「L型」的,然後路線交叉成「井字」型,這樣才能疏散人潮
其實也沒多新,至少一、二十年前扁市長時代台北捷運就已經是如此規劃了
扁時代只有淡水線和忠孝線時,西門站和中正紀念堂站的規劃設計就明顯與其他站不同
因為這兩個站是將來路網完成時用來分散台北車站人潮用的
這件事就看胖虎敢不敢得罪新北市的鐵票區
比較新的規劃:路線是採取「L型」的,然後路線交叉成「井字」型,這樣才能疏散人潮
其實也沒多新,至少一、二十年前扁市長時代台北捷運就已經是如此規劃了
扁時代只有淡水線和忠孝線時,西門站和中正紀念堂站的規劃設計就明顯與其他站不同
因為這兩個站是將來路網完成時用來分散台北車站人潮用的
這件事就看胖虎敢不敢得罪新北市的鐵票區
Re: 捷運族注意!
新店、中永和的票真的不少 (爽)WINDOW 寫:一直線的設計是舊時代的想法,容易造成阻塞在一點
比較新的規劃:路線是採取「L型」的,然後路線交叉成「井字」型,這樣才能疏散人潮
其實也沒多新,至少一、二十年前扁市長時代台北捷運就已經是如此規劃了
扁時代只有淡水線和忠孝線時,西門站和中正紀念堂站的規劃設計就明顯與其他站不同
因為這兩個站是將來路網完成時用來分散台北車站人潮用的
這件事就看胖虎敢不敢得罪新北市的鐵票區
台灣最大黨
反對共產黨
反對共產黨
-
- V3
- 文章: 3901
- 註冊時間: 週六 12月 23, 2006 11:30 am
- 來自: 台北
-
- 榮譽院長級
- 文章: 59129
-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6, 2009 8:10 pm
- 來自: 集合住宅
Re: 捷運族注意!
一直線然後在交叉處轉成才對的(只是不要都去台北車站交叉 分散幾個轉乘分叉點是對的) 也最省時間(公車也是醬啊)WINDOW 寫:一直線的設計是舊時代的想法,容易造成阻塞在一點
比較新的規劃:路線是採取「L型」的,然後路線交叉成「井字」型,這樣才能疏散人潮
其實也沒多新,至少一、二十年前扁市長時代台北捷運就已經是如此規劃了
扁時代只有淡水線和忠孝線時,西門站和中正紀念堂站的規劃設計就明顯與其他站不同
因為這兩個站是將來路網完成時用來分散台北車站人潮用的
這件事就看胖虎敢不敢得罪新北市的鐵票區
像中永和線 去東門站轉乘拐彎的信義線 會比從古亭換車到火車站多乘一個站
(這個好像是定了 昨天看到新聞 說從東門站轉~但是今天找不到)
Re: 捷運族注意!
我上下班也都騎車 (偽可愛)sosweet 寫:brian1968 寫:很少坐捷運alexhuang1961 寫:住台北交通真方便 跟本不用開車
還是開車快
偶都騎車 捷運太擠 (水草舞)
因為更快 (爽)
台灣最大黨
反對共產黨
反對共產黨
Re: 捷運族注意!
brian1968 寫:新店、中永和的票真的不少 (爽)WINDOW 寫:一直線的設計是舊時代的想法,容易造成阻塞在一點
比較新的規劃:路線是採取「L型」的,然後路線交叉成「井字」型,這樣才能疏散人潮
其實也沒多新,至少一、二十年前扁市長時代台北捷運就已經是如此規劃了
扁時代只有淡水線和忠孝線時,西門站和中正紀念堂站的規劃設計就明顯與其他站不同
因為這兩個站是將來路網完成時用來分散台北車站人潮用的
這件事就看胖虎敢不敢得罪新北市的鐵票區

-
- 指導教授
- 文章: 8219
- 註冊時間: 週三 11月 08, 2006 1:03 pm
Re: 捷運族注意!
上面我說錯了image 寫:一直線然後在交叉處轉成才對的(只是不要都去台北車站交叉 分散幾個轉乘分叉點是對的) 也最省時間(公車也是醬啊)WINDOW 寫:一直線的設計是舊時代的想法,容易造成阻塞在一點
比較新的規劃:路線是採取「L型」的,然後路線交叉成「井字」型,這樣才能疏散人潮
其實也沒多新,至少一、二十年前扁市長時代台北捷運就已經是如此規劃了
扁時代只有淡水線和忠孝線時,西門站和中正紀念堂站的規劃設計就明顯與其他站不同
因為這兩個站是將來路網完成時用來分散台北車站人潮用的
這件事就看胖虎敢不敢得罪新北市的鐵票區
像中永和線 去東門站轉乘拐彎的信義線 會比從古亭換車到火車站多乘一個站
(這個好像是定了 昨天看到新聞 說從東門站轉~但是今天找不到)
若兩條直線兩條橫線構成「井」字型,連北車共四個轉運點
若路線是「L型」設計,四條線可構成「田」字型,以北車為中心共九個轉運點
看一樓的圖就很清楚了
- ENT_LAI
- 指導教授
- 文章: 8673
- 註冊時間: 週四 8月 17, 2006 5:32 pm
Re: 捷運族注意!
因為您家和上班的地方都是在詐胡線上ENT_LAI 寫:I DON'T THINK SObrian1968 寫:很少坐捷運alexhuang1961 寫:住台北交通真方便 跟本不用開車
還是開車快
我是都坐捷運 很少開車 (爽)
我去東區要先到台北車站轉車
當我坐捷運到台北車站時
我開車的時間也到了SOGO或信義新天地了
台灣最大黨
反對共產黨
反對共產黨
-
- 榮譽院長級
- 文章: 59129
-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6, 2009 8:10 pm
- 來自: 集合住宅
Re: 捷運族注意!
轉運點是越多越好嘛?不是用足量的轉運點讓每次乘坐都盡量用最少的時間?WINDOW 寫:上面我說錯了image 寫:一直線然後在交叉處轉成才對的(只是不要都去台北車站交叉 分散幾個轉乘分叉點是對的) 也最省時間(公車也是醬啊)WINDOW 寫:一直線的設計是舊時代的想法,容易造成阻塞在一點
比較新的規劃:路線是採取「L型」的,然後路線交叉成「井字」型,這樣才能疏散人潮
其實也沒多新,至少一、二十年前扁市長時代台北捷運就已經是如此規劃了
扁時代只有淡水線和忠孝線時,西門站和中正紀念堂站的規劃設計就明顯與其他站不同
因為這兩個站是將來路網完成時用來分散台北車站人潮用的
這件事就看胖虎敢不敢得罪新北市的鐵票區
像中永和線 去東門站轉乘拐彎的信義線 會比從古亭換車到火車站多乘一個站
(這個好像是定了 昨天看到新聞 說從東門站轉~但是今天找不到)
若兩條直線兩條橫線構成「井」字型,連北車共四個轉運點
若路線是「L型」設計,四條線可構成「田」字型,以北車為中心共九個轉運點
看一樓的圖就很清楚了
由上圖就可以知道 像中和到台北車站 變成要坐過站再回來一站 這個L取的蠻奇怪的.....
Re: 捷運族注意!
我是懶得研究image 寫:轉運點是越多越好嘛?不是用足量的轉運點讓每次乘坐都盡量用最少的時間?WINDOW 寫:上面我說錯了image 寫:一直線然後在交叉處轉成才對的(只是不要都去台北車站交叉 分散幾個轉乘分叉點是對的) 也最省時間(公車也是醬啊)WINDOW 寫:一直線的設計是舊時代的想法,容易造成阻塞在一點
比較新的規劃:路線是採取「L型」的,然後路線交叉成「井字」型,這樣才能疏散人潮
其實也沒多新,至少一、二十年前扁市長時代台北捷運就已經是如此規劃了
扁時代只有淡水線和忠孝線時,西門站和中正紀念堂站的規劃設計就明顯與其他站不同
因為這兩個站是將來路網完成時用來分散台北車站人潮用的
這件事就看胖虎敢不敢得罪新北市的鐵票區
像中永和線 去東門站轉乘拐彎的信義線 會比從古亭換車到火車站多乘一個站
(這個好像是定了 昨天看到新聞 說從東門站轉~但是今天找不到)
若兩條直線兩條橫線構成「井」字型,連北車共四個轉運點
若路線是「L型」設計,四條線可構成「田」字型,以北車為中心共九個轉運點
看一樓的圖就很清楚了
由上圖就可以知道 像中和到台北車站 變成要坐過站再回來一站 這個L取的蠻奇怪的.....
因為我也很少坐
只是如果真的這麼一搞
那就真的好好玩
表示愈藍的區人家愈懶的理
台灣最大黨
反對共產黨
反對共產黨
- ENT_LAI
- 指導教授
- 文章: 8673
- 註冊時間: 週四 8月 17, 2006 5:32 pm
Re: 捷運族注意!
你沒算停車塞車的時間哩 (偽可愛)brian1968 寫:因為您家和上班的地方都是在詐胡線上ENT_LAI 寫:I DON'T THINK SObrian1968 寫:很少坐捷運alexhuang1961 寫:住台北交通真方便 跟本不用開車
還是開車快
我是都坐捷運 很少開車 (爽)
我去東區要先到台北車站轉車
當我坐捷運到台北車站時
我開車的時間也到了SOGO或信義新天地了
我就算不是去上班也都搭捷運或公車 (三八萌)
所以我的車十一年才開五萬多公里 (賊)
-
- 指導教授
- 文章: 8219
- 註冊時間: 週三 11月 08, 2006 1:03 pm
Re: 捷運族注意!
轉運點多不好嗎?轉運點多形成一個路網,應該越便利吧(這點當然是針對整個大台北地區而言)image 寫:轉運點是越多越好嘛?不是用足量的轉運點讓每次乘坐都盡量用最少的時間?WINDOW 寫: 上面我說錯了
若兩條直線兩條橫線構成「井」字型,連北車共四個轉運點
若路線是「L型」設計,四條線可構成「田」字型,以北車為中心共九個轉運點
看一樓的圖就很清楚了
由上圖就可以知道 像中和到台北車站 變成要坐過站再回來一站 這個L取的蠻奇怪的.....
可以形成一個路網這點應該是高捷羨慕的地方
「田」字型 和「井」字型的差別不只是「量」的差別,還有「質」的差別
「井」字型:北車在某一角,另三個不均勻分佈在另三個角落
「田」字型:則是北車為中心,每個方向都有轉運點
任何設計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台北捷運不是只為中永和民眾到北車所設計的
中永和只是目前台北捷運網的一個邊陲地帶,台北捷運網不可能只為中永和到北車的民眾設想
不然也許有一天有人會說為何一高、二高都是彎的,都沒有直路到高雄
中永和到北車就只是多了一站,到行天宮卻方便多了,不是嗎?
我倒是比較奇怪為何中永和民眾不抗議為什麼中永和到北市的許多公車都不走直線,很多都要多繞好多站
下圖應該比較清楚,如何以有限的路線構出一張較大的路網吧
-
- 指導教授
- 文章: 8219
- 註冊時間: 週三 11月 08, 2006 1:03 pm
Re: 捷運族注意!
這點好像相反brian1968 寫:我是懶得研究image 寫:轉運點是越多越好嘛?不是用足量的轉運點讓每次乘坐都盡量用最少的時間?WINDOW 寫:上面我說錯了image 寫:一直線然後在交叉處轉成才對的(只是不要都去台北車站交叉 分散幾個轉乘分叉點是對的) 也最省時間(公車也是醬啊)WINDOW 寫:一直線的設計是舊時代的想法,容易造成阻塞在一點
比較新的規劃:路線是採取「L型」的,然後路線交叉成「井字」型,這樣才能疏散人潮
其實也沒多新,至少一、二十年前扁市長時代台北捷運就已經是如此規劃了
扁時代只有淡水線和忠孝線時,西門站和中正紀念堂站的規劃設計就明顯與其他站不同
因為這兩個站是將來路網完成時用來分散台北車站人潮用的
這件事就看胖虎敢不敢得罪新北市的鐵票區
像中永和線 去東門站轉乘拐彎的信義線 會比從古亭換車到火車站多乘一個站
(這個好像是定了 昨天看到新聞 說從東門站轉~但是今天找不到)
若兩條直線兩條橫線構成「井」字型,連北車共四個轉運點
若路線是「L型」設計,四條線可構成「田」字型,以北車為中心共九個轉運點
看一樓的圖就很清楚了
由上圖就可以知道 像中和到台北車站 變成要坐過站再回來一站 這個L取的蠻奇怪的.....
因為我也很少坐
只是如果真的這麼一搞
那就真的好好玩
表示愈藍的區人家愈懶的理
淡水線接信義線是至少十幾年就定案的事
目前淡水線接中永和是信義線未完工前的權宜之策
某些中永和民眾在這段時間得了些便宜就想改變十幾年前的計畫
北市府也因此動搖了,這叫「愈藍的區人家愈懶的理」?
再說大台北地區有幾個區是綠的?
更何況信義線的大安區、信義區會比中永和綠多少?
-
- R3
- 文章: 325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30, 2010 11:55 pm
-
- 榮譽院長級
- 文章: 59129
-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6, 2009 8:10 pm
- 來自: 集合住宅
Re: 捷運族注意!
順應轉接點還是可以形成田字型WINDOW 寫:轉運點多不好嗎?轉運點多形成一個路網,應該越便利吧(這點當然是針對整個大台北地區而言)image 寫:轉運點是越多越好嘛?不是用足量的轉運點讓每次乘坐都盡量用最少的時間?
由上圖就可以知道 像中和到台北車站 變成要坐過站再回來一站 這個L取的蠻奇怪的.....
可以形成一個路網這點應該是高捷羨慕的地方
「田」字型 和「井」字型的差別不只是「量」的差別,還有「質」的差別
「井」字型:北車在某一角,另三個不均勻分佈在另三個角落
「田」字型:則是北車為中心,每個方向都有轉運點
任何設計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台北捷運不是只為中永和民眾到北車所設計的
中永和只是目前台北捷運網的一個邊陲地帶,台北捷運網不可能只為中永和到北車的民眾設想
不然也許有一天有人會說為何一高、二高都是彎的,都沒有直路到高雄
中永和到北車就只是多了一站,到行天宮卻方便多了,不是嗎?
我倒是比較奇怪為何中永和民眾不抗議為什麼中永和到北市的許多公車都不走直線,很多都要多繞好多站
下圖應該比較清楚,如何以有限的路線構出一張較大的路網吧
中永和到北車就只是多了一站,到行天宮卻方便多了~問題是中永和去後者的機會比前者低十倍啊
基本上 我覺得直達車(也就是路線 L或直線都行)應該盡量設計成台北車站或東區有一個直達 一個盡量轉一站~因為這兩個最常去 這樣的規劃也會最節省時間甚至里程 最符合公平的基本原則
像新店線 到台北車站要轉一站 到東區要轉兩站~換得去西門町是直達~~這是新店人想要的嘛?看這個圖 淡水線離開永和線是對的 可是為什麼離開新店線?怎麼看都應該是新店跟淡水一紅線 往東區的轉運點在中正紀念堂(分攤北車站) 而新的信義線應該是ㄇ字型 加入綠的西門線 成為東西向為主的線.....
Re: 捷運族注意!
有理也罷WINDOW 寫:這點好像相反brian1968 寫: 我是懶得研究
因為我也很少坐
只是如果真的這麼一搞
那就真的好好玩
表示愈藍的區人家愈懶的理
淡水線接信義線是至少十幾年就定案的事
目前淡水線接中永和是信義線未完工前的權宜之策
某些中永和民眾在這段時間得了些便宜就想改變十幾年前的計畫
北市府也因此動搖了,這叫「愈藍的區人家愈懶的理」?
再說大台北地區有幾個區是綠的?
更何況信義線的大安區、信義區會比中永和綠多少?
不理也罷
我是看戲醫族
不是捷運醫族
我只擔心房價會因此下跌
台灣最大黨
反對共產黨
反對共產黨
-
- Intern
- 文章: 24
- 註冊時間: 週日 8月 28, 2011 10:01 pm
- 表達感謝: 1 次